2.2成品润滑油的生产、构成和消费
影响成品润滑油等级及结构变化的因素:
(1)环保要求的提高、节能意识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增加较好性能产品的需求。而且,高性能发动机油的需求也随经济增长、汽车拥有者增加而增加。
(2)节能的多级发动机油需求的增加将冲击发动机油市场,即由重质等级转移到轻质等级。
(3)高性能的发动机则要求要改进燃料油的经济性、降低排放物、较好的耐久性、以及加长排放的间隙时间。机器性能的提高将要求基础油具有较低的挥发性、较高的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改进的低温流动性和剪切安定性。
(4)摩托车由两冲程引擎,发动机油将需要较高的抗氧化性能和剪切保护,即需要较高性能的基础油。
2.2.1成品油的生产
全社会成品润滑油生产量包含四部分,分别是大中型润滑油生产厂、地方润滑油调和厂、费油再生厂和合资与独资的调和厂,这四部分,我们称它为全社会润滑油产量。其中:大中型润滑油生产厂生产的成品油约占社
会润滑油产量的65左右;提供小厂料的基础油和进口基础油经调和后返回市场的成品油量,估计占全社会润滑油产量的30左右;废油再生油返回到市场上的数量估计占全社会润滑油产量的5左右。
2.2.2润滑油产品构成
从1xxxx大中型润滑油生产厂的产品构成来看,大厂主要是以生产内燃机油、液压油、齿轮油三大油品系列为主,三项产品占总生产量的65以上。油品构成中,优质润滑油仅占48;在内燃机油中占54.51,sc与cc级为大宗油品。
表21996年大中型润滑油生产厂润滑油产量和结构
项目
润滑油产量/万吨
润滑油构成
中高档油构成
成品润滑油总量
226.76
100
47.90
车辆用油
98.74
43.55
55.19
工业用油
62.41
27.52
工艺用油
3.81
1.68
3、国内外基础油和成品油差距
我国润滑油消费水w平,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润滑油加剂水平,8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加剂量就在8左右,美、日、英、西德润滑油产率(对原油)都在1.6下。而我国目前加剂量只有3左右。润滑油产率(对原油)则在2以上,润滑油单位消耗量过大,在油品应用、生产、技术、质量等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距。
3.1基础油质量
从1983年执行中性油指标,制定了石蜡基sn、中间基zn、环烷基dn三种中性油标准。该标准对润滑油基础油质量升级起到很大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油品调和需要,现修改为五档三类。
类别
超高粘度指数
很高粘度指数
高粘度指数
中高粘度指数
低高粘度指数
vi
》140
》120
》90
》40
〈40
普通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