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利用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供水业、三产业两个产业同步发展
在保障供水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利用供水企业现有的品牌、人才、
技术等优势发展供水三产业。发展供水三产业能为供水主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产业化链、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有利条件,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有效提高,广大供水用户也将间接受益。只有把供水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新兴工业看待,利用现有优势大力进行资本运作,供水发展思与经营思路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供水企业发展的领域才能得以拓宽。当然,在支持发展供水三产业的同时,要防止投资走入"多元化陷阱",也要防止供水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垄断供水工程建设、原材料供应等竞争市场,要积极制定政策,实现有序竞争。
二、全面引入市场机制,不断谋求改革新的突破
jzm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供水行业的改革核心就是要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竞争机制。改革可主要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一是经营机制的改革。
1.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在产权多元化上取得突破
总结近二十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经验教训,产权主体多元化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根本出路;要按十六大报告要求的,为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供水企业由各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突破现有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行业管理相互割裂局面,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的供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为建立良好的企业激励体制和约束体制,推动政企分开,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各地供水企业要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建立投资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格局。通过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构筑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业经理等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防止国企"一股独大"的局面,才能保证供水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决策,健康发展。×××将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45股权向外商转让,引入战略伙伴,改善股权结构,此举已获得中央高度肯定。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10—15年内,中国将出现10—2xxxx全国性大型水务集团瓜分国内80水务市场。比如目前的中法水务、北京首创股份公司等,已在沈阳、成都、马鞍山等展开实质性产权和经营权收购,各种形势表明,新一轮水务竞争已经来临,这就要求我们各地供水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适应新的竞争。
2.积极推动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在经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企业应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制度,并改革用工制度,企业职工中不再有全民固定工、集体工、合同工等身份界限。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依法自主决定招聘职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强制企业接受人员。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测定岗位工作量,确定。用工人数,实行定岗定员,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要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凡具备竞争条件的岗位都应实行竞争上岗。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企业应对其进转岗或培训。各供水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按规定开展职工技能鉴定,不服从转岗分配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要改革人事制度,按精干、高效原则定岗、定员,减少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企业内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并实行岗位任期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为主的基本制度。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效变酬变。岗位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特贴工资四部分组成。岗位工资标准应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企业员工工资总的增长要低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应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结合的原则,鼓励职工采取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分配。对经营者在股份制改造时可采用"经营者持大股"的原则,实行管理层收购(mbo)。在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地、洲市供水企业,可推广经营者年薪制,也可试行期权、期股等多种激励形式,同时应加强对其严格考核监督。
三、全面开放供水水务市场,谋求供水产业开放新局面
供水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要求,就是要全面、大胆地开放供水水务市场,谋求供水行业开放的新局面。
2002年11月,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