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的时期发挥了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存在相对滞后和缺乏监督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由某一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安全监管职责,显然存在着不熟悉(机构人员新,规程或者规范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或者力量不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接受监督管理不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又难以整改等。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或者规范不彻底、心存侥幸造成的。《安全生产法》是一部大法,是一个总的框架体系,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执行具体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加以体现。企业违反了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轻则可能引发伤害事件,重则发生死亡事故。因此依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并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是有效压降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与安全生产“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所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高度一致的。事实上,经过多年深入人心的宣传,消防安全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人们都知道,消防审查和验收是需要通过的第一道安全关口,没有消防的安全审查和验收,是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但这反应的仅仅是安全生产“三同时”的一部分内容。在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几乎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除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会到相关监管部门履行办理“三同时”手续。原因比较复杂,一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举可以节省资金和降低成本;第二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不知道该找谁办理“三同时”手续(原主管部门撤消了),监督管理部门宣传不够;第三种可能是建设单位认为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三同时”手续已经事实履行完毕;第四种可能是国家只规定了部分行业的“三同时”管理,企业认为其他领域没有进行报送备案的必要;第五种可能是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忙于发证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其他的“三同时”工作;第六种可能是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三同时”工作十分慎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好“三同时”工作,牢牢把好安全入口关,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量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论行业如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一旦失控,事故必然出现上升。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和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行业安全规程规范,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一日”活动,熟悉行业安全管理规程,了解安全生产状况。企业间的安全“三同时”内容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我们要逐步建立各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由日常安全检查向系统安全管理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企业是否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上,不能内外有别,特别是在开展安全“三同时”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接受监督。综上所述,当安全生产处于“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三同时”工作是应对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无论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的企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二)加强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企业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表明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安全生产也处于“浴盆曲线”的“盆底”阶段,并将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由于各种危险注意事项得到有效重视,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建立,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这段时间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围绕管理软件建设为主,即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培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突出开展反违章(包括习惯性违章)活动,全面构建安全生产文化,增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等等。在这段时间,人的思想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各种违章现象,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容易被忽视,偶然因素和个案因素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墨菲定律对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已经作了充分描述,即单个(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势必越大。因此,“浴盆曲线”盆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围绕容易麻痹忽视的偶发因素和个案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各地对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比较重视,每当事故发生,均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开展通报,举一反三。但是不少地区把全部监管精力都放在查找偶发原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