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机关到社会以重点维护弱势群体公平正义的力度出发,高度关注弱热群体的正常权益,确定了“十五”、“十一五”残疾人工作计划,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体系的目标。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残联工作将本着“以残疾人为本”为残疾人服务、解困的理念,紧紧围绕州组干(2007)82号文件精神,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切入点,从调节培训、就业、扶贫、康复等的分配入手,促进事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出发,把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以建立健全机关工作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形成机关工作合力,共同团结奋斗,加快事业发展,强化团队精神的力量,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着力点,以创新党组织管理方式和增强党员先进性的支撑为推进手段,切实保证党风、民风的正气。
四、高举党员先进性旗帜 构建民主评议政治
1、从党性的角度看,党员是组织的细胞,党员和谐是形成机关乃至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政治角度看,党员是民主治理的基本元素,基层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石。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党员既是加强机关建设先进性理念的带头人;又是服务城乡残疾人的重要载体,在动员和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互助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于发展民主,加强机关党务、政务建设和管理,促进机关安定有序。
2、实行群众自治,发挥基层民主,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同时也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民主政治的新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取得的,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新形势下,扩大以机关支部党员和干部职工自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保证了机关工作人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既有利于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机关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更有利于切实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就现阶段而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社会化管理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正面临着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自治功能,使之在维护机关稳定,创造良好机关工作环境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加强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民主评议,建设和谐机关,是实现安定有序、增强机关活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3、当然,在新时期里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中,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行使各种管理途径,保证残疾人依法享受国家教育、就业等各项权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原则,推进各项工作机制的创新。并充分显示出法律的稳定性、规范性、连续性的特点。就当代中国的国度内,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在法制的框架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决不允许有丝毫超越宪法和各种法律的特权;任何违反法治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的“民主”产生,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利益及民主自由造成不估量的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行。那么、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就会落空,因而失去法治保证,进而出现社会混乱,甚至导致无政府主义自由泛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在我国历史上所谓的“十年浩劫”中在这方面的教训就已经太深刻了。因此法制与民主的紧密结合,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新成果;更是中国人民总结政治经验和发挥聪明智慧的丰页结晶。
五、深化党风学风理论 勤奋既改整改水准
1、加强学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hjt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以良好的学风带动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改进。这些都将给深化学习型政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带来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空前的社会影响。
2、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历来就重视党风学风建设,无论到任何重要的时期,都必须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党风学风建设。特别是1945年延安时期,把解决党风学风问题作为重视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mzd同志历来就强调学风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并指出学风的本质是“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明确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任务。只因通过延安整风,极大的端正了学风。不但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而且确立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既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而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