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应从哪里入手思想宣传  ○

门和高校有关领导想出许多举措试图促动改革的深化,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纵观近5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未停顿过。撇开一些政治因素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实施启发式教学”,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六十年代初mzd关于教育谈话中就指出: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要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还在“五四”时期就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文革十年,教育改革上升为“教育革命”,在提出一些“极左”口号的同时,提出了破除“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和“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以社会为工厂,以典型产品、典型课题带动教学等等,中国传统教育被彻底

否定和批判。即便是经过这种近乎毁灭性的破坏,文革后随着拨乱反正,传统继承性教育迅速恢复。几十年前提出的问题,我们至今仍未真正解决。当然,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过去任何时期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惟独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传统的继承性教育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说明我们高校内部也还没有完全找到突破症结的抓手。究竟抓手在哪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十分关键。
   其一,大学领导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的文化精神;
   其二,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素质。
   在推进教育的创新时,我们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得比较多,往往忽视了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
   我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健全的人格,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不惧挫折的坚强毅力,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不仅和大学的学术水平、培养模式相关,同时和大学的学风、大学的文化熏陶密切相关。
   近年来,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及大学内的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都严重地毁坏了学术圣殿的风气,有些已经侵蚀到大学的制度和培养体系之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让人们感到忧虑。整治学风,以学校优秀的文化精神熏陶、教育学生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我们讲的“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大学的领导应该有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培养创新性人才来讲,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一、进一步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训练的协调一致及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
   最近,钱学森同志对wjb总理讲到: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潜能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有资质,包括具备广博专精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并具备对科学精神领悟的潜质。
   人文艺术修养不仅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视野开阔、触类旁通,激发灵感,在顿悟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而科学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求实精神及科学的方法论,培育学生求真、求实、崇尚真理,坚持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实践,有利于抵制一切伪科学及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
   二、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重视激发学生对创新和求变的渴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潜质的培养。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学生学好是根本。当前教学观的转变就是要从以教为主,回归到以学为主;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播者转为学习指导者。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学到思考的技能。“以学生学为中心”更深层的含义,是体现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激发人的潜力。斯坦福大学校长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到,他认为课堂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有学生在课堂上对他说:“卡斯帕尔教授,你错了。”我是谁,我长年从事研究,我对课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