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和社会系统、文化体系的支持。
关键是要从“大教育”和“系统工程”的角度,由国家、社会、学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并且纳入“国家创新工程”之中。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就要保护孩子的童真,不要用过多的、过深的知识教育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中小学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用国内外优秀传统、经典文化精品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文化鉴别、欣赏能力,包括在小学阶段就要认真学习硬、软笔书法,及熟读优秀唐诗、宋词等名词名句;要尽快解决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家庭和社会文化理念中,对年青人求新、求异、求变要给予更多的宽容,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去束缚他们。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是何等之难。孩子尚未出世,父母已替他们包办了一切,孩子的发展不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去实现父母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学校老师最喜欢循规蹈矩的学生,领导最喜欢听话的部下,这决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长期传统的文化渗透在我们民族思想、思维及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在中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还真正需要从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开始。大学更应当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允许失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我国高等教育要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更多支持,真正变为国家的行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行动纲领,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取得预期的成效。在已经出台的“国家创新工程”及“985工程建设项目”中都没有把培养生成创新型科技人才专列其中;高校理工科教育中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科学实验和工程训练不足问题需要社会机制的扶持;社会上各种非学术性的评奖和激励政策导致过早地拔苗助长、过强的物资刺激、过高的荣誉、地位扰乱了原本平静的学术圣地和教学殿堂,使得许多科学家、教授、甚至年青的学者,越来越远离大学的基础教育,阻碍了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等。
因此,有必要由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工程院等部门组成“国家创新型人才工程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负责组织研究、交流、合作与监督实施。委员会要加强吸纳科学家、教授、工程师、企业家及社会各方面顶级专家的智慧和广大师生及社会的民意为政府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特别要针对教育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政府决策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正如hjt同志所讲: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