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260万元完成城镇排水4公里,投资120万元完成县殡仪馆高标准改造,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完成城东路和城北路改造,投资2.25亿元的绥肇路兰西段改造工程已破土动工,颜奋公路16公里道路改造项目资金已到位。出台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保证了扶贫资金的有效运行。二是部门帮扶取得明显成效。省财政厅等7个部门、市直30个部门和县直74个部门帮扶全县15个乡镇77个村,帮助乡村研究脱贫解困思路,开发畜牧养殖、食用菌生产等脱贫项目,救助特困户4757户,打抗旱机电井和人畜饮水井49眼,新建校舍4所,帮助解决口粮9000吨、衣物2.5万件、煤700吨,投入帮扶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三是扶本治愚打开了新局面。全县贫困乡村都制定了扶贫开发规划,确定了3大类44个扶贫开发项目,覆盖2.46万农户;投入政策性拉动资金1201万元,在18个村启动了8个扶贫开发项目,覆盖农户6415户;培育、引导、发展各类典型示范户1045户,组织典型现身说法36场次,促进了民众观念的转变;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1所,改造乡镇敬老院、卫生院6所,帮扶部门和全县各级干部捐资救助特困生3756名,辍学率控制在2.3 %以下;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306万亩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38场次,培训16.5万人次。
坚持改革创新,节本增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以改革促发展,降低运行成本,以发展保稳定,推进社会进步。一是积极运作,稳妥推进各项改革。顺利完成了县乡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并村、并校工作,县乡共精减分流人员636名,乡镇“三办五中心”的职能转变逐步到位;按照对农民、县乡财政和历史负责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完成了税费改革各项阶段性任务,减轻农民负担41.4%,化解乡村债务1.3亿元;实行公开办税、民主评税,清缴偷、漏税100余万元;优化教育资源,全县3689名教师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卫生改革以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和市场整顿为重点,维护了医疗市场秩序,提高了初级保健水平;环卫、物业等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既保证了顺畅运转,又减轻了财政负担。二是创新实践,走出了多门路发展的路子。采取土地、房产等资产置换办法,改善了民政局、党校、司法局、公安局、第一看守所等单位的办公条件,节约政府投资700多万元;探索民营化办学,完成一中、六小国有民营改革,吸纳民间资金1700多万元,新建了第一中学体育馆、电教楼,第四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崇文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面积22122平方米;融资500多万元,开发了大河心岛公园等新景点,接待域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0万元。三是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解决1993—2000年拖欠全县干部教师工资5016万元;发放救灾资金630万元,争取抗春旱、保春种资金1120万元,发放农贷1.25亿元,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筹集社保、低保资金4283万元,参加社保13426人,占应参保的100%,参加低保9052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发展社区服务组织70个,增加就业841人;实施“严打”和专项整治,破获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案件36起,教育、转化“法轮功”习练者614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从实解决了738起群众信访案件,集体访、越级访居高不下的局面得到扭转。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转变作风,淳化民风,增强合力,兰西形象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观念新、懂经营、会操作为基准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公开竞聘上岗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8名,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24名,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树立、推广了乔云国、毛振国等一批先进典型,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积极的舆论导向,开展“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加快发展”、“新世纪兰西人形象”大讨论及“荷重奋起、振兴兰西”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淳化了民风,净化了社会风气;成功举办了第四十五届运动会,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清理废止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32条,出台招商引资、规范公路执法行为等5个政策规定,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8起,改善了服务环境,赢得了客商赞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依法监督、民主协商作用,促进了县委工作思路的实施;政府各部门变管理为服务,创造性落实县委决策;人武部门、武警官兵积极开展军民共建,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各乡镇克服困难,广辟财源,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群团组织围绕中心,积极培育典型,推广新技术,发挥了引带群众的作用;政法部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中、省直部门顾全大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