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旅游、砂石、林水资源和8万多的城乡剩余劳动力,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经济增量空间广阔;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精神面貌的改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精神动力。只要我们用经营理念认识机遇、潜力和优势,用经营手段使之转化为发展成果,就能逐步赶上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水平。
总体讲,在兰西树立经营理念,就是咬住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增加民众和财政收入。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及各个层面都要追求效率最高,效益最大。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决策要坚持运用效益分析的方法;行政要快捷高效,降低成本;办企业,搞产业、产品开发要做好市场、效益论证;办事业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收。在经营主体方面,要把经营理念贯穿于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县级领导干部讲经营,就是把市场经济思维有效运用于决策和落实的全过程,变领导管理为经营服务,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推进工作落实,切实负起经济责任;乡镇讲经营,就是把职能转变到以带领农民进市场为主的经营服务上,发展中介,开发富民项目,壮大财源,致富一方;部门讲经营,就是把履行职责定位在服从、服务于全县整体经营大局上,对上争取支持,对下搞好服务,自身增资减债;民众讲经营,就是叫响发家是第一要务,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消除为生产而生产的积习,树立为发家、提高生活质量而生产、从业的思想追求。总之,我们要倡导全县人民不做无用功,不干无效事,形成人人讲经营、事事讲效益的氛围和局面。
三、突出经营重点,提升经营层次,加快脱贫解困进程
2003年是全面完成“十五”发展任务打牢基础的关键一年。主要经济指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9.2亿元、6200万元(不含农业税新增因素)、1130元和2075元,同比增长7%、6.9%、5%和5.1%(2003年的具体工作由南方县长部署)。经过3年努力,到2005年,形成市郊型经济的基本框架,建立起以东方经济技术园区和林荣工业小区为载体,以亚麻、医药化工、粮食产品加工业为骨架的多元工业经济格局,工业增加值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建立起以基地专业化生产为依托,以畜禽产品、绿色特色产品加工为龙头,以市场营销为拉动的农业产业化经济格局,规模经济比重达到50%以上;建立起以通讯、信息、交通运输、电力为载体,以民营企业为骨干,以旅游业为牵动的第三产业经济格局。形成“亚麻城、畜禽产品基地和绿色之乡”三大品牌,三产比重达到43∶31∶26,实现“十五”预期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达到全省中等农业县份水平。
1、规模推进主导产业,构筑市郊型经济发展格局。市委确定今年为“规模推进年”,就是向重点突破要规模,向规模推进要总量,向总量扩张要效益。落实市委精神,结合兰西实际,就是要突出主导产业经营,加快结构调整。一是走多支点推进之路,强化亚麻产业经营。放大“中国亚麻之乡”对亚麻产业的整合效应,抓住哈麻集团外延发展的机遇,聚合要素,扩张发展,走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升级的路子,规模推进亚麻产业,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拉动全省亚麻产业的“亚麻城”。建成良繁基地10万亩;带动域外优质原茎面积50万亩;原茎加工能力10万吨;纺纱织布能力3万锭、1500万米;开发亚麻籽深加工等高新项目5个。今年新上湿纺细纱等项目3个,纺纱能力增加1万锭,织布能力达到450万米。致力于营销拉动,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买卖全国的亚麻产品营销大市场,逐步形成亚麻原料、纤维、纱、布、织物等粗精加工产品及技术、信息的集散地。亚麻产品营销大市场年内落成营业,力争吸纳经纪人30个以上。以后,逐年规范,完善市场建设,扩大营销量。壮大初加工基地,今年,良繁面积发展到3万亩,优质原茎面积发展到10万亩,并在域外开发种植20万亩;引导、鼓励中小型亚麻加工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进行重组,组建产业集团,提高生产开发能力。二是走“四化兴牧”之路,强化畜牧产业经营。基地发展专业化。充分利用饲草、秸秆和粮食三大资源,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推进畜牧养殖。重点发展秸秆养牛,增加养牛贷款规模,拉动民间集资联养,扩大养牛扶贫覆盖面,逐步做大基地,确保每年增加养牛规模2万头以上。生猪、鹅禽生产都要致力于专业化发展,每年增加商品量6.5万头和65万只。生产加工集约化。建强龙头提高产业效益,远大禽业、丰达公司、汇馨公司等畜禽加工企业要联基地,拓市场,扩大加工规模;依托基地引联挂靠域外龙头企业,每年增上1—2个深加工项目,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市场开发多元化。建设载体和埠外销售网络促进流通,完善提高现有市场功能,开发建设畜产品专业市场。突出东北民猪开发利用,把这一产业推向市场,聚合、优化生产要素共同开发,组建企业集团,用3年时间使商品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