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动机和行为,对敌斗争的难度在加大。从国内形势看,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常常表现为群众合理的诉求和行为方式的违法性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从而导致问题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社会稳定、社会秩序问题,实质上是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社会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方方面面。从维护稳定工作来看,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还不善于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来进行社会管理。许多矛盾冲突之所以最终演化为政府与群众的矛盾,原因是复杂的,缺少缓冲器就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团体的发育还不健全,社团、行业组织的缓冲器作用发挥得不够。因此,如何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规范和管理,发挥它们在反映各阶层、各群体的诉求,规范各阶层、各群体的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加强。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在新形势下,光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时代特点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不断提高维护稳定工作的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维护公平、规范秩序三个着力点,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维护稳定工作的水平。
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综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重点加以解决,这是在改革发展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途径。从工作内容看,应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办法进行化解。从工作手段看,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的方法,多策并举。从工作部门看,需要有效整合行政、司法、公安以及基层组织资源,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效应。从工作主体看,群众不仅是维护稳定工作的对象,更是维护稳定工作的主体,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
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疏导民意,首先必须疏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应建立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化的反映诉求的渠道。除了进一步规范、畅通信访渠道外,还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发挥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确保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社情民意,应定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
不断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出现。如何加强对这些新行业、新领域的管理,直接关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目前,市场和金融监管问题、各种租赁关系问题、水电气热行业价格问题、出租汽车管理问题等,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对这些问题,应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做到未雨绸缪、消除隐患。
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促进基层稳定,应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为载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筑群防群治网络;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把一些工作薄弱、问题较多的社区和村镇作为重点来抓,及时消除管理空白和不稳定因素。
加强和改进司法工作,通过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确保司法公正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从自身工作看,必须从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