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活跃,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国债发行必要的规模,仍是政府长期筹集国家建设资金的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要;仍是维护国债市场稳定与繁荣的需要;仍是保持政府债务政策的灵活性、延续性的需要。
1、国债仍是促进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生产建设性是我国国债的特征。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有效运行,需要有资金的支撑。政府发行国债,可以将社会各方闲置资金有效地聚集,形成集中性的财政资金,用于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据统计,1998年以来,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成效显著,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xxxx、2.xxxx、1.xxxx、1.xxxx、1.xxxx。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债投资在促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如水利建设、大江大河治理、西部开发都有国债投资的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债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功不可没。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仍将存在,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高科技项目的开发,加快经济结构步伐调整的同时,利用国债筹集资金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保持国债发行一定的规模,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重大的积极的作用。
2、国债仍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财政运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存在和适度规模对经济非均衡运行是一种有效的校正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国债发行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调节,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但在宏观经济特别是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还很不够,而通过国债形式,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说国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引导宏观调控总任务的实现,改善投资环境等作用是其他众多经济杠杆所不及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周期波动,仍是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仍有必要将国债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调控供需平衡的重要工具。因此,保持必要的国债发行规模,符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3、国债仍是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国债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生存和发展,对繁荣市场经济,推动资金市场发育,加快证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债是推动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几年国债发行市场的不断改革,有效地配合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证券业的改革。因为证券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是国债,因此,国债市场的发展壮大为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央银行可以把国债作为平衡市场货币量的筹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以适应国家经济政策和调节银根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三、在投资理财渠道多样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仍有较大的空间与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投资理财的渠道不断得以拓展,从“有钱存银行”到投资债劵、保险、基金、信托、外汇、房地产、黄金,理财方式日渐多样化,这对国债发行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影响。因为投资理财渠道增多,投资者投资选择的余地加大,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资金的投资格局,使一部分资金从国债市场切出,引起社会资金的重新分配与调剂。尽管如此,但由于国债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国债以国家信用为支撑,信用等级高,无认购和赎回风险,具备了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