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才能安定,乐业才能安居。就业问题与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
第三,扩大就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必须建立在有劳动能力的人逐步实现劳动就业的基础之上。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的缴费。如果脱离这个基础,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吃社保,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吃社保, “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长此以往,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社保基金将入不敷出,支撑不牢,甚至垮掉。按照目前水平,失业保险金平均每人每月支出30xxxx,全市所有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每年需要支出150xxxx元左右。如果这些人员更多地实现就业,不仅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而且作为参保人员,还会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形成“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良性循环。所以说,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既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减少社保基金支出,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个问题,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根据全国、全省和苏州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形成以劳动力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新机制。主要目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xx以内;失业人员年度再就业率达到5xxxx以上;确保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率在9xxxx以上;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特困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的,保证每户至少xxxx就业。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地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能够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和购买力,进而带动内需扩大,促进经济增长内需机制的形成。当前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一是要着力提高现有企业运行质量。这是控制失业的源头,也是稳定就业的关键。最近几年,我市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在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形成了一批规模总量可观、劳动力容量庞大的企业集团。象沙钢集团,这几年已累计消化吸收征土工、下岗人员214xxxx;华芳集团不仅使本镇及周边地区近300xxxx实现了就业,而且还为不少外地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同样发挥了主渠道的功能。我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我市新增的就业岗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近一半。因此,我们要在扶优扶强,加快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一批有较大劳动力容量、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在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上狠下工夫,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实现良性互动。二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城市工业减员增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一、二产业的就业空间将逐步萎缩,而服务业行业多、门类广、发展空间大,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并存,可以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就业。这几年,尽管我市的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分额还不高,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象国庆期间的商贸一条街活动,7天的累计营业额达到了23xxxx元,其中
10月1日就超过了4xxxx元,参与的市民更是人山人海。这已经很好说明,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兴办服务业的兴趣已经
激发,群众对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各镇、各部门要抓住机遇,把发展各类服务业作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项关键任务,特别是要针对居民人口集中的特点,结合广大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开就业门路的重要方面。这几年,许多地方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放到了突出位置,私营企业的数量、经济的总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市有个体工商户xxxx多个,私营企业794xxxx,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