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通过全国爱国卫生委员会复查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全省第4个国家级卫生县城。群众普遍反映,我们宝丰现在变得“路畅、街净、灯明、树绿、天蓝,人气旺了!”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咬住发展不放松,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用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用发展的成就破解困难和问题。二是必须早谋划、早起步,统揽全局,抢占先机。大家知道,去年春节刚过,当中央和省、市分别召开“两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年初的会开完了,把安排的事做好了,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到江浙考察学习,四面出击,坐地招商,开局早、起步实,赢得了我们全年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必须坚持“四个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继承上几届县委班子好思路的基础上,“吃透两头”,我们找到了最佳对接点,这就是始终坚持“双增双高”目标不变,“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争一流、特色工作树形象”的指导方针不变,工业兴县的主题不变,确定的“六大突破”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践证明,这“四个不变”是符合宝丰实际的,是正确的,也是为48万人民所认同和拥护的。四是必须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因此,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五是讲政治、顾大局,不发牢骚不争论。严格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抓好各项工作,一门心思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争论,不牢骚,不埋怨。六是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正气,狠刹歪风。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七是必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没有稳定,动荡不安,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此,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基本路线不变,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八是必须始终抓住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松懈。通过“三三一”集中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共同奋斗。九是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强弱的一个主要指标,去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是6个亿,在四县二市中排第五位,倒数第二;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中排第九,也是倒数第二。二是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表现在财政收入上,1.32亿元中国、地两税合在一块达6000万元,占到了50%。去年我县资源型和原材料加工型工业产值是57个亿,占工业总产值的85.3%,而高新技术等轻工业产值只有10个亿,占14.7%,“一重一轻”的结构形态,很容易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影响。三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突出表现在个别单位对企业存在的“吃、拿、卡、要”现象。四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受利益驱动,煤矿停产整顿期间个别煤矿还存在偷生产的行为,安全生产管理任务仍相当艰巨。五是信访稳定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个时期以来,个别地方的干部对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得不力,造成了这方面工作的被动甚至是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和不足,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
2005年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项目带动,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加快富民进程,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坚持“工业兴县”的主题,突出“双增双高”的目标,围绕“三化”建设,实现“六大突破”。
2005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战略定位是:特色经济发展年。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005年主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去年农村经济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机,这是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工作推动等多种因素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