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指导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1.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四个专题”调研的具体行动。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阐述。就三明而言,要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关键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最大民意的反映。面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市委、市政府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努力的方向。而紧抓“两个抓手”、抓好“四个增长点”的实质就是为了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推动和加快以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三明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打基础、壮实力、添后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两个抓手”和“四个增长点”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四个专题”调研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
2.这是有效解决三明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现在,干部群众议论最多的是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经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是我们的区位劣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我们发展的步伐不够快、后劲不够足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建设“三明的泉州”,就是要突出解决思想观念、创业氛围、发展环境和运行机制等活力问题;开展和深化项目年活动,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问题;从基本市情讲,我市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农业比重比较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直接关系着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兴衰成败。从发展空间看,我市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后劲。因此,紧抓“两个抓手”、抓好“四个增长点”,是针对三明长期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出的,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
3.这是对近年来经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建设“三明的泉州”,是市委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沙县逐步形成的思想基础、创业氛围、市场观念和发展环境提出来的,目的是要求沙县先行一步,学习泉州的经济灵活度、开放度和增长的质量及速度,探索并实践山区经济的发展路子。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和提高,建设“三明的泉州”日益显示出对推动全市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针对三明项目工作长期滞后的情况,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提出开展“项目年”活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总结各地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市委适时提出“深化项目年”活动和“继续深化项目年”活动的思路。三年来的实践,更加印证了开展和深化“项目年”活动对整个经济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意义。抓好“四个增长点”,也是在总结我市多年以来经济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三明发展的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因此,紧抓“两个抓手”、抓好“四个增长点”,也可以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思路的延续和发展,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经验。
(二)要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中央13号和省委42号文件所明确的经济工作方针上来。中央13号和省委42号文件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和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认真思考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前瞻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着力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1、抓住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趋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三明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一次重要机遇和挑战。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放开粮食市场。我省是全国粮食的主销区,而我市是全省粮食的主产区。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在进一步提高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开展这项改革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把握政策,吃透精神,抓紧制定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工作实施意见,齐心协力抓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工作。要切实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把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压力变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动力。第一,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抓住调整方向,培育特色产业。各县市、区 要突出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积极寻找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扶持、壮大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和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拓市场、搞活流通。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尊重农民意愿,大力调整粮经种植结构、农林牧渔结构,加强市场预测和信息引导,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真正使农民从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第三,农业结构调整必须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