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范畴。
“根据我们对北京市181位民工的调查,办两个证件的占2xxxx,办3-xxxx证件的占到43.xxxx。从实际情况看,这种专门面向民工的就业证卡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基本上已丧失了管理和服务的实际意义,大多演变成以管理之名,行收费之实。”
韩俊说,如何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融入城市需要转变观念。中央1号文件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界定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的完整政策框架。按照1号文件的要求,流入地政府应该废止各种针对外出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应该为其提供相应能够的公共服务。要取消专门面向外出就业民工的就业证、健康证等不合理的证卡,简化农民外出就业手续,坚决纠正各种变相收费。目前,进城务工就业的民工仍然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实际上,就业证卡制度对外出就业农民带有明显的视性,这种做法损害了进城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也没有真正起到引导农民有序流动的作用。城市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时,要把这部分人口视同常住人口对待。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更新观念,不能把外来人口视作包袱,要对外来人口实行“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最终要逐步让农民工融入城市之中。
“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韩俊认为,当前,大量征地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在不断加剧。失地失业农民问题的影响不亚于下岗工人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有新的立法和政策。
韩俊说,土地征用既保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用地,又要给农民以公平的补偿,给失地农民以妥善的安置土地征用。应当有利于富裕农民而不是造成大批农民失地失业,应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现行法律无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修改有关法律,并尽快出台关于征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是件大事
国务院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xxxx人次以上。国务院六个部委也专门制定了农民工培训计划。
韩俊说,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用于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并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要把握五个政策要点:一是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二是把满足市场需求和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根本出发点,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等等;三是要防止以培训之名对农民乱收费;四是建议推广“劳务培训券”制度。政府把有限的钱以“劳务培训券”的方式,直接补到支付能力低的受培训者身上,让受培训者自己去选择培训者,有利于在培训机构间展开竞争,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果。五加强对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议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可以通过高职在农村扩招,每年从80xxxx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中逐步转出300-40xxxx农村青年,其余40xxxx人经过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可以回到农村创业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这对减少农村中、小学大量辍学,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建立完善、有活力的农村金融体系
农民贷款难是普遍现象,为什么贷不到呢?因为农民的贷款金额往往只有几千甚至几百元,贷款的成本高,风险大,但是利润却不大,正规的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贷给农民。韩俊说,随着正规金融机构纷纷撤出农村,农民连最基本的金融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
韩俊介绍,199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金融与农村信用社体制一直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前后涉及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等多种金融机构,经历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的各阶段尝试,但至今仍然是金融体制改革中主导思想最模糊、涉及对象最复杂和推动难度最大的改革。
韩俊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