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切实把好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入口关”
1、深化发展党员“一推二考三公示”制度。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坚持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公推公选、考学考绩和发展全程三公示制度,系统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教育和培养环节,使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一些难点、矛盾,把真正优秀的群众吸收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从源头上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坚持不懈抓好“班长工程”。要继续深化实施“班长工程”,在“四个服从”、“三比三看”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发挥先进性,建设新农村”、“我为新农村建设做什么”等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村主职干部培养力度,着力营造“团结聚力、实干成事、清正服众、民主兴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氛围。
3、积极探索实行大学生担任“村官”活动。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实行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培养方式和成长途径,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逐步加以推广,为新农
村建设持续有力地推进提供人才储备。同时,要继续深化完善村级后备干部“源头”工程,对文化素质高、创业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出创业者等要予以重点培养。
(二)因地制宜,创新形式,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积极创设载体,拓展渠道,重点加强新时期村级党员干部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等方面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成为促进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1、建立完善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在深化完善“班长工程”的基础上,要建立“五好”创建示范型、新农村建设型、村级经济发展型、效益农业型、精神文明建设型和绿色生态型等六大类村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实行市、镇两级联动,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相互交流研讨和现场参观考察有机结合的方式,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发挥村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2、着力完善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镇乡(街道)层面,要结合村部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建立中心村党校、农村新社区党校,对农村老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个私企业主党员、村干部党员和党员人才等不同类型、对象进行分类培训。市级层面,要以市委党校为依托,继续开展村级干部大中专学历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村级干部专题辅导班。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村干部报告团”活动形式,定期在全市各地巡回宣讲,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增强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双带意识。
3、全面实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在深化拓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任务要求,建立完善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和网络平台等硬件设施基础,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各种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各种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种养能手和“田秀才”、“土专家”,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健全制度,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村级党员干部队伍日常行为
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是规范村级党员干部工作行为,理顺村两委会关系,促进村级组织顺畅运行,提高村级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要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全面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着力提高村级党员干部民主治村的水平,增强村级班子的自转功能。
1、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作制度。一是要认真组织各农村基层组织和每位党员干部系统学习《诸暨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汇编》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制度,规范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村两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二是要健全约束机制,通过实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实绩考核公示、述职述廉评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减少各类矛盾的产生。
2、坚持以村务简报和“民主议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