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建“禹王杯”,并连续三年获全省农建“红旗县”称号。稳步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工程,累计新增耕地1.xxxx亩。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到4乡28村,面积达到4.xxxx亩,列入国家级重点示范项目,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万亩连片作业区。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绿色孝义”建设,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日元协力、三北防护林等重点造林工程,全面推进“荒山造林、核桃产业、通道绿化、农田林网、社会绿化”五大林业工程,五年新增人工造林2xxxx亩,新增经济林xxxx亩,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期的13.5提高到18.2。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切实增强,成功夺取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全面胜利,保持了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小康建设蓬勃发展。连续两年大办乡村公路,完成村村通油路及村内街道硬化775公里,全市82的行政村近2xxxx农民告别了不通油路历史;开通36条乡村固定公交线路,公交网络覆盖全市18xxxx农村;投资800xxxx万元大力改善饮水状况,解决了农村1xxxx人的吃水困难;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沼气用户发展到6乡22村15xxxx;大力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改扩建农村学校170所,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44所;市乡两级投资150xxxx元用于文化村建设,发展文化村1xxxx;投资760xxxx元对农村卫生院、计生站、乡镇派出所、农村中小学校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建;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正式启动,一批沉陷区农村正在加紧实施迁村新建工程;投资1.5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建,城乡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移动电话网络覆盖85以上的农村。五年来,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面貌正在逐步改变。农村小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村整体跨入小康行列。涌现出西王屯、楼东、贾家庄等一批宽裕型小康村建设典型。西王屯村跨入“×××十大名村”行列,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目标。农村小康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增强。从2005年起,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使广大农民从此告别了“皇粮国税”的历史,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0xxxx万元。同时,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弥补村级附加收入减少部分,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70xxxx元。围绕农村财务公开和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并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全市37xxxx村全部推行了账前凭证审核制度,36xxxx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制度,35xxxx村实现了收款凭证统一管理使用,xxxx乡镇19xxxx村实行了村账乡代管制度,xxxx乡镇15xxxx村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公开形式和公开内容更加贴近群众要求,为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我市在“政策好、市场旺、天帮忙”的有利形势下,大力度推动“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发展速度最快、扶持倾斜力度最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倾力扶持的结果,是广大农村战线的各级干部群众无私贡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关心支持、大力帮助的结果。这既是我们过去工作的丰富经验,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宝贵财富。在此,我向多年来支持关心我市“三农”发展并为“三农”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与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