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完善农村服务设施;三是建立新机制,核心是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路子,创新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从我市实际来看,更有必要走统筹发展的路子。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06年起,借鉴“大办公路”的成功经验,各乡镇、街道每年要从煤、焦、铝、铁等资源开采加工型企业中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设立专户,主要用于本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每年从中统筹使用1/3,即200xxxx元左右,用于全市新农村建设。今后,筹资共建新农村工作,要作为广大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对民营企业家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政治待遇的重要依据;四是培养新农民,重点是培养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五型”农民;五是塑造新风貌,建设和谐型农村;六是建好村班子,就是要使农村基层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三百”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有10xxxx村建成高级水平的新农村,达到全面小康标准;10xxxx村建成中级水平的新农村,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10xxxx村建成初级水平的新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五个明显转变,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机制明显完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祖祖辈辈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大热情和巨大的创造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心系百姓、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三、2006年农业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冲刺全国百强为动力,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三农”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三大突破、实施“四十”工程、抓好八项重点,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实现三大突破
(一)启动之年大规划。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年。年内,全市所有农村要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新农村建设。落实新农村建设大规划关键要抓好“五定”。一是定重点。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选择“两委”班子强、有代表性的3xxxx中心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前半年,所有试点村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并通过评审,三年内建成高级水平的新农村。xxxx建制镇要确保前半年通过小城镇规划评审,下半年铺开建设,五年内大见成效。在此基础上,xxxx建制镇要各申报一个乡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乡镇各申报确定两个乡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确保年内通过规划评审并铺开建设,五年内建成高级水平的新农村。各乡镇、街道要于3月20日前将乡级试点村名单申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二是定标准。根据我市农村区位和产业差别,分别确定不同建设模式。贾家庄、居义等1xxxx“城中村”要重点发展园林化的高层单元楼住宅小区,加快城市化;平川城郊村重点发展低层别墅小区;山区农业主导村应以建立现代农业生态家园为主,发展循环农业;山区资源主导村,以环境整治和造林绿化为主,处于采空区有条件的农村应实行整村搬迁,向城镇转移。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所辖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十一五”“三百”建设目标,尽快聘请专门机构制定本辖区新农村建设的总盘子,因地制宜、逐村逐年确定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咬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五年内新农村建设大见成效。上半年,市政府要对各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专项督查。三是定机构。市级已经成立了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组,由书记、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