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效果,继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培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别人、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从中取得了什么。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学习不能只顾自己,应当互通有无,以求共同提高,这也是合作探究的目的之所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中,对于“课题学习”及“试一试”,我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完成,旨在发挥众人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另外,对于合作探究的方式,我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做法:每个学期,我都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把相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这与平时的学习小组不同)这样就避免了优等生包办的现象,每个小组都有他们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求他们每天都要讨论一个问题,这样,他们就会养成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集众人之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今年的全国第四届“学用杯”竞赛中,我任教的王瑞同学荣获海南省唯一的金奖,他所在小组的王嘉炜和射元彪两位同学荣获优胜奖,这与他们小组非常活跃的合作探究是分不开的。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开展合作探究,对每位学生理解知识,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都得很大有裨益的。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好习惯,会使每一位参与的学生更快地提高和发展,使每位学生变得更高更强。
五、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直至目标的实现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现的。因为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头脑里进行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正如乔治﹒波利亚所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因此,我总是帮助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使他们的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经常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激励他们、引导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尽己所能地发挥“助产婆”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六、培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是19世纪的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对他进行教育的精辟的经验总结,这对学习数学同样重要。许多数学家和科学家也指出,数学学习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总是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督促他专心听课、专心做题;总是要求他们克服不求甚解、马马虎虎的毛病,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习惯;总是以鼓励、表扬去增强他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信心。
七、培养预习、专心听讲、复习的好习惯
凡事预则立,学习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概念,更可以使他们带着疑问和难点去听课,还能事先形成较完整的知识脉络,以便在课堂上查漏补缺、突破难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课后,再对各知识点加以巩固,以求“温故而知新”。这样做,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
八、培养自觉检验、纠错、细心更正的好习惯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能一蹴而就。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我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注重检验,尤其是
解方程、解不等式、解应用题等;平时的作业,我只让学生写在一个作业本上,这样做便于老师检查更正情况,做好督促工作;有时,学生自我检查不出问题时,我会要求他们互检,互相纠错,这样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九、培养学生“效率第一”的好习惯
不少学生会到晚自修快结束的时候,才忙着赶作业,以致降低了作业的质量。我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你要做的事。”为了让学生养成“效率第一”的好习惯,我经常用限定学生解题的时间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效率”观念。
十、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好习惯
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过渡性与成人感;(2)闭锁性和不平衡性;(3)社会性与动荡性;(4)自主性和进取性。
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着重于引导学生经常性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一般地,我从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