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全市劳动力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府政务  ○

市场,壮大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村能人经济,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吸引有资金、有技术、有经营才能的市内外各种业主“聚焦”农业,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向能人集聚的“绿色通道”,以此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发挥加工业吸收劳动力的优势。在促进纺织、服装、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拓宽新的就业空间的同时,要充分把握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通过企业的做大做强尽快培育出劳动力经济新的增长点。再次,发挥建筑业转移劳动力的优势。我市已转移的劳动力中,从事建筑业的人数最多,占已转移劳动力的47。要继续发挥建筑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阵地作用,加快调整建筑业结构,坚持内联外靠、多业并举、强手联姻,力争形成集建筑安装、装饰装璜、房产开发、桥梁施工、道路建设、劳务输出于一体的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集团。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所蕴藏的建筑市场新机遇,不断开拓新业务,使我市劳动力转移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要走内涵扩大的劳务输出之路,既要输得出又要引得进。转移劳动力的路子很多,其根本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大量吸引国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通州,加快我市的现代化进程,使更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走向二、三产业,达到劳动力资源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和发展私个经济。近年来乡镇企业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已经大大下降,但我市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较快,要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要全力抓好苏通大桥开工建设孕育的新机遇,瞄准上海重点招商,使上海的资金在通州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使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得益,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潜力。

第三,拓展服务门类,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社区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大量潜在的就业机会尚待开发。要拓展服务门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人的需求,广辟商品配送、小区保洁、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家庭护理、维修保养等服务项目。要挖掘乡土特色,开发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亮点。服务门类的拓展,不能局限于本地、本市,眼光要放得远一点。菲律宾的保姆业非常红火,他们的保姆遍布世界各地。我们服务门类的拓展也要看得远一点,要认真研究上海等大中城市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宽劳务输出门类,努力抢占特色劳动力市场的制高点。

此外,要加强小城镇对劳动力的承载功能。认真制定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整体要求,建立市场化的投资机制,通过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一般建制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镇真正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地,营造一批吸纳劳动力的大容量载体。

三、加强领导,切实营造发展劳动力经济的良好环境

发展劳动力经济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全员工程、富民工程,全市上下要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来抓,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全面组织发动,全力推进提升。

1、切实转变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来看待劳动力转移,而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劳动力经济理念。一要坚持观念创新。要不断拓宽就业视野,打破地域界限,统筹城乡就业,实行城乡互补。转变城市人只能在本城市就业的观念,不断拓宽外地市场。农民要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等小农思想,努力创造条件逐步与农村“断奶”,从农民变成市民。用工单位要转变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等观念,更新用人观念,增强人才意识。二要坚持体制创新。多渠道、多形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积极性,加快我市劳动力转移速度。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全面提高输出劳务的综合竞争力,抢占国内外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的不同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在发挥市场调节、配置劳动力资源作用的同时,要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劳务输出上组织力度强、诚信度高、区域劳务协作关系网多、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优势,变散兵游勇为“编队转移”,实现成建制有序输出,避免无序、恶性竞争。三要坚持职能创新。市各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培训服务、输出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组织服务水平。要象招商引资一样,农业、外经、劳动、教育等部门要走出去,包装、宣传、推销我市劳动力资源,宣传劳动力品牌和优势,强化与劳动力输入地的联合,通过洽谈与合作,建立劳动力培养和输出基地。

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大力发展劳动力经济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