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9。天津既是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又是东北亚地区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以及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矛盾凸现时期”,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从而污染物排放也将进入高增长时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资源制约、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等各种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差别可能更为明显;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在给我们带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加剧的挑战。
二、用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xxxx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抗击非典得出的重要启示,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把关系天津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深、分析透,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今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就是集中力量搞好重大问题的研究。市领导十分重视这方面工作,兴国常务副市长多次与我们共同研究,逐一拟定重点调研课题。今天会议上已经印发了初步筛选出的1xxxx重点调研题目和3xxxx专项规划题目,按照第2xxxx政府常务会的要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下面我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搞好重点问题的研究,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我市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总规模从1993年的1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370亿元,10年平均每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2003年达到1103亿元,占全市gdp的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冶金、汽车、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但是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依然很重,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模式。比如水资源消耗,我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65.9立方米,是日本的3.6倍,美国的4.4倍。从全市看,目前我市常年用水量24.8亿立方米,预测2010年需水量达到56.3亿立方米,缺口在14亿立方米左右。能源方面,2003年全市用电量305亿千瓦时,按照后几年全市gdp增长12的速度预测,到2010年用电量需求达到560亿千瓦时,发电用煤需求达到190xxxx吨,比我市现有耗煤量增加1.3倍。2010年我市电力装机容量要达到110xxxx千瓦,现在实有装机51xxxx千瓦,有58xxxx千瓦的缺口。目前全国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状况尚未缓解,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走过去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关于服务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1990年-2003年,服务业总量由104.1亿元增加到1084.9亿元,年均递增19.8,高于二产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1左右。
但是,与国内发展更快的城市相比,与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差距,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一是服务业规模总体上不够大、比重不够高。规模仅相当于北京的49、上海的36、广州的58。服务业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0,我市差距还很大。二是新兴服务业没有形成优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还较低。三是服务业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减弱。天津曾经是全国主要的商品及物资集散地,近年来作用有所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我市将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将为生产性的服务需求创造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