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我县来看,菜、畜、棉三大支柱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大力兴办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已是三大支柱产业延伸发展的迫切要求。积极顺应这一要求,就会一产兴、二产旺、全盘活。不及时顺应这一要求,三大支柱产业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整个经济也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这也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增收的需要。大办工业不只是经贸委、乡企局的事,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干部职工有能力的都要办。当然,办企业不容易,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困难和矛盾会更多,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想尽千方百计,有所突破。今年,棉纺织业要膨胀(今年再上1xxxx纱锭、1000台布机),蔬菜加工要起步,畜牧加工要破题,鼓励支持发展前景好的其它行业。为了加快工业发展,县里创办了工业园区。各级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便利条件,以园区建设为龙头,引进外地大户,发展本地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加快同行业、同产品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区域规模经济。今年,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在50xxxx元以上的新办企业,原则上都要入驻工业园区,到年底,入驻企业力争达到1xxxx以上,全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税收达到350xxxx元以上。经贸委、计委、乡企局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里提出的整体工作思路和要求,制订全县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拿出分阶段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工业企业的发展。
第二,提升农业,就是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提高生产和经营水平为重点,提升三大支柱产业。菜、牧、棉三大支柱产业,经过数年培育,已成气候,也初步形成了特色,但产业规模不大、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优的问题在三大支柱产业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尤其是随着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对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按照“扩规模、育龙头、上质量、打品牌、抓销售、提效益”的总体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把三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要搞好“五化”,一是规模化,按照建设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杂肉牛改良第一县的要求,蔬菜、畜牧这两个产业都要继续扩规模、增总量,通过壮大规模,形成竞争优势。二是设施化,蔬菜生产要继续抓温室、建大棚,畜牧业要继续抓园区,推进规模养殖。三是标准化,按照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和绿色畜产品的生产要求,组织和引导农户生产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公司化,无论生产或是经营,都要创新机制,有龙头带动,按公司制的办法运作。五是国内国际一体化,瞄准两个市场,组织生产经营,发展创汇农业,力争xx农产品走向全国,跨出国门。同时,要高度重视销售,多争取订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要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做到每户有xxxx技术明白人,坚决改变主要靠外聘技术员进行生产的状况,力争我们的农民技术员走出xx,成为白领农民。
第三,拉动三产,就是围绕工农业生产,建市场,活流通,进而带动城镇化,扩大就业。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搞活大流通。今年,新纺公司和棉麻公司要围绕棉纺织业,做好原料购进和棉纱销售业务。各乡镇要围绕蔬菜、畜牧成立xxxx流通公司,建设xxxx专业市场。要靠产业支撑,壮大城镇规模,做强城镇经济,切实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坚持中心×××、小城镇、交通建设三头并举,实行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县城建成全省知名的农副产品加工城。要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的机遇,用好上级政策,用市场运作的方法实现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在小城镇建设上,要坚持与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培育支柱产业和市场建设相结合,与增加就业和转移农民相结合,力争全年转移劳动力1500xxxx以上。要改进户籍管理,取消政策限制,为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大开绿灯。公安、城建、交通、工商、教育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合作,抓紧研究制订配套措施,拿出详细规划,使城镇潜力、规模效益和资源配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要加快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