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队伍保障作用,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由党员组成,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每个党员的作用。所以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否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1、要加强党员的“双带”能力建设。一是要强化“双带”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带”的意识,要着力解决个别党员党性不强,思想落后,观念狭隘,小农意识作作祟,不想带或部分基层党员自身素质不高,致富能力较弱,不能带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发挥“双带”作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要增强“双带”能力。要狠抓党员队伍的培训提高,指导党员在增强个人致富能力的同时,学会综合运用自身懂得的市场经济规律和具有的党员的政治优势,来引导群众,充分发挥好“双带”作用。三是要树立“双带”典型。要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来教育群众,将培育“双带”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资金、政策上有所倾斜,培育一批立得起、站得久、叫得响、推得开的“双带”示范典型。同时,要深入宣传和推广优秀示范典型,扩大覆盖面,真正发挥示范典型的带动作用,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
2、要加大党员发展的工作力度。发展党员工作是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必要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把优秀的村民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要做好“三培养三提高”工作。所谓“三培养三提高”就是要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为党员;把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致富的村干部培养成当地致富带头人,从而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提高村支部战斗力,提高农民文明程度。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或请科技人员下村开展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本领,使他们成为致富能手;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致富能手制度,实行一对一跟帮带,对政治素质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致富能手,要通过严格的考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要在村支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政治过硬、懂技术、会管理,年龄在40岁以下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村班子的“双带”能力。二是要逐步消灭党员发展“空白组”。要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对党员空白组优秀青年的培养要加大力度,做好对党的知识、政策、方针路线的宣传,增进群众对党的了解,有计划、有目标地做好党员“空白组”的党员发展工作。三是要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要切实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培养备案制、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制、发展党员票决制、发展党员公示制、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着力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3、要严格党员队伍的管理。党员队伍管理工作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不强,关系到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党员的管理,一是要推行“党员明白义务墙”的做法。通过设立“党员义务明白墙”,定期公布党员履行义务的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做到党员教育大家知、服务群众大家做、身边党员大家评,疏通群众监督党员的渠道,激发群众监督党员的热情。二要规范流动党员管理站的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要健全组织,让党员“流”有所系;强化措施,让党员“流”有所学;注重监督,让党员“流”有所束;突出实效,让党员“流”有所为。重点是要依托已设立的流动党员管理站,切实加强对在外务工人员的有效管理,使其不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进一步增强当地党组织的凝聚力,并充分发挥好外出务工党员对家乡新农村事业的推动作用。三是要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在实行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组织的基础上,也可以以农村专业协会和小城镇为依托,在本乡镇范围内组建跨行政村的专业协会和社区党组织,增强党组织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导和服务功能。
三、强化素质保障作用,切实加强新型农民建设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的推进步伐,因此,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