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数达家,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企业数达家。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各类安全事故要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指标以下。
⒍苦练内功,实现质检队伍素质的新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决策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公共管理、依法行政和质检业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培养一批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和专门业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专业优势互补、结构比较合理、层次较高的年轻化专业技术骨干队伍。行风建设力争全系统行风测评社会满意度达到以上,不发生大的违法违纪案件。
为此,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把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⒈以名牌战略为核心,推动我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围绕我省大优势产业、个优势产业群体,立足于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势、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加大名牌战略推进力度,制定我省争创中国名牌和湖南名牌产品发展规划,修订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完善名牌产品奖励扶植政策;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免检工作,突出加大对农资产品、石油等能源产品、建筑节能产品、绿色照明产品、节水产品的免检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全国质量管理奖的推荐和省质量管理奖的评选工作;抓好民营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的评选;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高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⒉以质量兴市为载体,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鼓励各市州、县继续开展以“质量兴企、名牌强市”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活动,对已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州、县,制定巩固提高工作方案,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研讨,组织对质量兴市工作进行督查,提高工作有效性,避免工作流于形式。
⒊以质量分析统计为依据,为地方政府宏观决策服务。配合总局积极推进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应用工作,督促国家重点调度的家企业和重点城市按时按质填报质量统计报表,建立我省家企业组成的质量统计报表网络,加强对市州质量统计分析工作的考核,逐步形成定期质量状况报告制度,为地方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⒋以做好质量基础工作为支点,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质量档案等基础工作,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搭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为社会营造质量信用环境;加强对设备监理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培育设备监理市场,严把设备监理机构资格准入关;继续抓好产品防伪等工作,提高产品信用度。
(二)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全力确保三大安全
⒈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今年继续为食品安全年,全系统要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力争在七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完成糖果制品等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审查发证,启动豆制品等类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产品的审查发证,及时对年期满的获证企业实施换发证审查。要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程序,严格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二是在食品定期监督抽查检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把今年定为食品定期监督检验执行情况考核年,加强定期监督检验计划执行情况的调度,坚决遏制超计划抽样、重复抽样等行为。三是在整治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添加剂;对于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毫不留情。四是在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于有一定基础、守法经营的小作坊,要帮扶引导、联合改造,促进其提高生产质量和水平;对于根本不具备条件的,该关的必须关,不能因为小作坊监管漏洞而造成食品安全事件。五是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通过采取巡查、回访、年度报告审查和监督抽查等方式,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六是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聘请省内有关食品安全知名学者和检测技术、毒理分析等方面的专家,组建省级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制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以应对突发性事件。七是在加快食品安全保障条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尽快完成食品标准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检验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标准、技术检测、法律法规三大保障。
⒉要着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深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落实监管责任,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