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全省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普查信息和社区巡查三个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及时掌握安全动态,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要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配齐抢险设备,加强事前演练,形成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要强化目标责任评价体系建设,既考核万台设备事故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又考核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和效果,既落实奖励政策,又严格责任追究。二是推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三方责任,切实做到“六到位”。即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把关责任,落实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管责任。“六到位”即:安全监察机构要保证生产源头监管到位、使用登记到位、现场监督检查到位、检验检测覆盖督促到位、事故调查处理到位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到位。三是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监察力度,加大对获证企业和检验单位的监督抽查,继续开展气瓶、压力管道、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废旧特种设备、土制特种设备、简易电梯的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气瓶产权转移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的普查,加强现场安全监察,实施对重大危险设备的监控,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严重事故。
⒊要重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烟花爆竹安全是大安全的一部分,湖南作为烟花爆竹的主产地,保证这些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非常重大。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烟花爆竹在生产、使用环节不出问题。一是要全面摸清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档案。二是要严把烟花爆竹的出厂关。对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规模和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其产品决不能流入市场,对一些“三无”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要规范企业的生产程序,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要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生产条件,改进工艺、技术,加强质量管理;要加强产品的出厂检验,充分发挥烟花爆竹国检中心的技术保障作用,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三是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的监管模式,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区域领导负责制,凡因烟花爆竹不合格引起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一经查实,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要求企业递交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对烟花爆竹的质量安全担当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继续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⒈继续实施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全年要重点部署开展热销食品和传统食品、旅游食品、夏季饮品和冷冻食品、冻库肉品和腊制品等专项打假活动,严厉查处儿童食品、饮品中非法添加糖精钠、色素、重金属污染及标识不符以及制售假劣乳制品、含乳饮料的违法行为。
⒉突出抓好区域性、阶段性质量问题的整治。要全力部署农资打假工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强化对农资生产企业及储备场所的检查,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要以地条钢、人造板、预制构件、低压电器等为重点产品,以整治区域性建材质量问题为突破口,落实整治责任。要加强对棉花及纤维制品、汽车消费品、特种设备及日用商品等其他执法打假活动。同时要注重抓好能源及耗能产品专项打假,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
⒊进一步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不断建立完善对制假行为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的责任机制,全面实施打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打假责任制量化指标考核体系,严格责任追究。
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细化执法行为规范标准,严格执法程序,切实规范执法行为;研究制定执法考评体系和督查督办制度,明确考核评议标准,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加强向各级人大、优化办的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推广现场快速检测等取证技术,加强取证技能培训。
(四)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⒈进一步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以贯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为主线,理顺生产许可的受理、上报、审查程序,完善工作考核措施,规范现场核查工作,加强对审查人员的监督考核,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要按照省委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型社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要求,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