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的比例严重失衡,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扭曲。同时,在投资迅猛增长的带动下,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均大幅增长,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增大。
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经济的大起大落,都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密切相关。因此,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必须坚决控制住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的势头。因此,必须更新发展思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和相互攀比增长速度的做法。
●2005年着力点
首先,要更新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方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冲突等经济发展成本纳入考核范围,采用绿色gdp。第二,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明确投资权力和相应责任,推进投资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问责”,杜绝“拍胸脯、拍脑门、拍屁股”的盲目决策。第三,要研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理顺资源及加工链条中的价格关系,逐步用“需求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取代现行的“成本加成”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状况”,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煤、电、油、运不足的矛盾。第四,要重视微观市场投资主体的塑造,政府要逐步淡出投资主体的角色,根治我国长期以来政府是第一投资人的不合理状况。第五,要在严格土地审批的基础上,探索土地价格市场化机制,让真实的市场价格引导土地开发与流转。
着眼增长质量,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形势与任务
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根本上看,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超长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状况仍未发生根本转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发展成本巨大。我们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xxxx一点,但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却占世界总资源消耗量的25以上。尽管有些不可比因素,但无可否认,中国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等,均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着力点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和配制资源的作用。其次,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改进宏观经济管理,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第三,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第四,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努力提高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重视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形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