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仅有15左右的科学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总数只相当于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到目前为止,国家三大科技奖之一的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已连续6年空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年中也只有两项,这说明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缺乏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较量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形成对外技术依赖,使我国在未来国际分工和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潜在隐患。
●2005年着力点(科技)
必须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壮大科学研究队伍,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特别要重点抓好五项最基本的工作:一是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彻底改革科技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科研活动分散、优势资源难以集成、公共科技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的“老大难”问题,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和长效投入机制,切实避免多头分散投入和分割占有,加速形成公共科技资源的全社会分享机制和科技工作大联合、大协作、大集成的新局面;二是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企业化转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结合。四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体制,努力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的协调发展。
●形势与任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强大都离不开教育和人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然而,我国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方式落后、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水平低下等的问题仍很严重。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而且影响着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2005年必须紧紧抓住教育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努力构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改革步伐。
●2005年着力点(教育)
一要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二要继续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杜绝各类学校乱收费,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三要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制度。
●形势与任务(卫生)
当前,中国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完善,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不到位,公共卫生投入水平低等问题,直接制约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影响着人的生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大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
●2005年着力点(卫生)
要力争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促进公益性卫生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各级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并鼓励社会捐助,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重点加强疾病控制机构、预防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以及急救体系建设;在农村,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二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鼓励竞争,推动经营性卫生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重点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鼓励公平竞争,实现医疗机构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鼓励国内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市场,投资举办医疗机构,扩大医疗资源,打破行业垄断和条块分割,改变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状况。提倡以大型骨干医院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推进集团化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