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从2006年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全面开展。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的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任务。各扶贫单位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紧紧围绕造林绿化、节水技术推广、人饮解困、中小型灌溉工程等重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想方设法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的各种难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在基本实现我市村村通村基础上,加强农村村内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力争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在通讯方面,要加快村村通有线电视建设进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为农民掌握科技信息、了解国家政策、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供有力帮助。要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优化农村能源利用结构,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三是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继续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通过送书籍、召开座谈会、培训会、咨询会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法制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将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开阔农民视野的重要途径来抓,坚持农业消化一批、工业吸纳一批、第三产业转化一批、市外输送一批的多元化就业渠道,组织好对农民的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就业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帮助家庭困难户子女解决入学难的问题。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纵深发展
1、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任务到位。要继续按照扶贫工作五件实事的要求,每个扶贫工作队每年为驻村至少帮扶五户贫困户、资助五名贫困学生、建设一项基础设施工程、转移1xxxx富余劳动力、完善实施一个产业项目。三是投入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怀着关心农民群众疾苦、体察群众冷暖的为民意识,舍得出钱出力,造福一方百姓。四是监督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各自的扶贫任务进行监督检查,采取自查和他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各项扶贫任务落到实处。
2、完善四大扶贫开发机制。
一是定点扶贫机制。经过多年发展,定点扶贫已经成为我市扶贫工作中的一项主要机制。几年来,定点扶贫单位带着感情真扶贫,积极支援驻村的经济社会建设,为推动我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后要继续巩固完善这一机制。各定点扶贫单位要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加强与驻村的联系,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联户扶贫机制。在扶贫工作中,我市扶贫工作与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实行联户扶贫制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扶贫事业中体现先进性,在为贫困群众的谋实惠中体现代表性,进一步增强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今后,联户扶贫党员干部要采取结对扶贫的方式,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帮扶户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帮扶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是领导包点扶贫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直接参与扶贫,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是我市扶贫工作的一大优良传统。市四套班子领导通过身体力行,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带头、表率作用,使广大贫困群众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后要继续加强领导包点扶贫机制,将扶贫工作作为检验和锻炼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四是企业扶贫机制。在历次扶贫活动中,广大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热情扶助,成为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力量。今后,我们要将扶贫工作作为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特别要将贫困地区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地区,引导企业通过投资办厂、结对扶贫、吸纳劳力、联户经营等手段,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3、加强基层组织和扶贫队伍建设。
结合当前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的战斗力。要继续落实党员干部驻村制度,把一批政治思想好、作风过得硬、工作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帮助贫困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要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同步制定规划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