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放在全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突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十分有利;从市里扶持政策层面看,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和突出重点,并出台了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和对经济基础薄弱县规模种养基地建设给予补贴的政策,各县市区也都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再从市场层面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粮食作物市场价格已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而以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特别是苗木花卉、大蒜、圆葱、西瓜、甜瓜等经济作物,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运行,且有市场需求增加,价格继续上扬趋势,种植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增加。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条件和政策从来没有这样好,加快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更要准确地把握和抓住历史性机遇,充分看到调整的有利条件和政策优势,增添调整的信心和干劲,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努力把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是三年集中调整的最后一年、关键之年,秋季是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茬口和最佳时机,搞好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对确保完成今年乃至三年集中调整目标至关重要,不仅是对各级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检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地贯彻三年集中调整的决策部署,从现在起就要紧张起来,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秋季农业结构调整上来,把种植业调整放到重中之重,紧紧抓住秋种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早研究,早部署,早行动,以攻坚的精神,决战的姿态,采取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办法和措施,背水一战,务求秋季农业结构调整有个实实在在的突破。当前,要集中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规划。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整规划,是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三年集中调整任务目标和完成情况,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变化,本着“具体、实在、可行、管用”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及时调整、修订、完善各自的规划,特别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发东部,提升中部,突破西部,建设路域瓜菜产业带”的要求,选准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结构布局和基地建设方案,细化实化调整措施,把规划布局落实到地块,把主导产业落实到品种,把种植面积落实到农户。在规划制定和调整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与培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相结合。紧紧围绕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调整产业规划布局,按照由小到大,加快膨胀产业规模;由少到多,不断拓展调整空间;由低到高,迅速提升调整档次的目标要求,加快调整,做大做强,尽快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能够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二是与推进种养基地建设相结合。本着专业化发展、规模化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群众的种养习惯和现有发展基础,搞好种养业规划布局,并通过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扶持激励,引导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集中,产品向高效农业发展,养殖业向小区饲养和规模化饲养集中。三是与路域经济产业带建设相结合。要把以苗木花卉、设施瓜菜等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作为路域经济产业带规划发展的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布局、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大规模推进”的要求,力争三年时间把国道、省道、市县公路两侧各100xxxx范围内,规划建设成苗木花卉、反季节设施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带,今年要有明显进展。四是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加工质量标准和要求,规划建设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第一车间和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完善利益联接关系,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培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围绕拉长产业链条,逐步膨胀基地规模,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二、要建立联动机制抓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证明,搞好典型示范,可以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同时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也是新形势下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职责,今年一定要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