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来,雨里去,先后完成了16户群众的选号、19户群众的搬家工作。政法委的吕佩东、姜伟始终保持着斗志不减,热情不降,3月28日,他们连续动员2户群众选了房号,其中有一户是当天参加选号的最后一户,当凌晨3点返回时,两位同志在车上就睡着了。司法局的李龙泉始终坚守一线,连续两天住在群众家中,靠上去做工作,直到做通为止。财政局的马端利、梁国阳、于军昌,教体局的邱世奎、刘宪法、高志浩,公安局的高坤、张玉禄、于恒吉、冷诚文,渔业局的于昌平、辛明,建设局的鞠仁航、辛连武、薛少杰、修金武,国土局的姜万军、丛国松,方圆街道的孙言华、王本茂、辛东,法院的王永国、贾淑花,公路局的于清沛、赵承先,卫生局的于秀芬、姜涛,劳保局的王忠平、李军作,广电局的王清斋、徐文洋、王路云,组织部的于建勋,市委办的王钧,凤城街道的张寿光、高延广、杨桂寿,交通局的姜广文、孙彦松、张卫华,东村街道的刘杰、王美乡,检察院的赵明南、王进,审计局的孙京健、于长杰,高职的李德本、徐常德,计生局的刘启国、赵德民,环保局的陈玉山、韩胜利,民政局的修在峰、黄惠智,总工会的邵明鹏,考核办的孙逢强、郑新,电业公司的牟志云、孙守利,人事局的马义成、王永波,政府办的张勇、刘红卫,政协机关的隋悦江、徐维周,文化局的黄克诚(前30名单位的突出的领导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突破了极限,超越了自我,为核电搬迁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崇高的使命,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一种争雄夺魁的责任感,不甘人下的紧迫感,只争朝夕,奋勇争先,充分体现了“争一流、创一流、干一流”的拼抢意识
在核电移民搬迁大会战中,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强化拼搏争先的意识,盯着先进抢,瞄着第一争,各显神通,各尽所能,奋力拼抢,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热潮。实践证明,这种争的意识,抢的精神,不仅争出了高速度、高效率,而且抢出了高质量、高效益。
(一)反应快,争就争第一。各级各部门以迫在眉睫的紧迫感和重任在肩的压力感,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敢于同时间赛跑,勇于向极限挑战,工作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快速推进,争创一流。财政局视核电搬迁高于一切,动员会一结束,迅速组成三个工作小组,齐头并进,超常工作,奋力争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49.5户的搬迁任务;局长于乐文始终靠在现场,一边指挥调度,一边亲自入户,放下架子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中午和工作人员一起,啃面包、喝矿泉水,不仅鼓舞了下属,而且感动了群众。网通公司总经理黄惠刚同志,是我市部门中职务最高、资历最深、年龄最大的科局长,每临大事挺身而出,接到移民搬迁的任务后,不顾做过肝脏手术、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带领一班人日夜奋战在移民搬迁的最前沿,长达20多天的时间每天都是凌晨6点出发,晚上11点才回家。教体局关键时刻敢挑重担,攻难点先人一步,重策略快人一拍,成功动员40.5户进行了搬迁;局长孙景源同志在第一时间亲临一线,哪里有困难那里就出现他的身影,给全体工作人员以极大的动力和信心。公检法三部门快速出击,调集大批精兵强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村后迅速找到工作的突破口,短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张建中局长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大局观念,精心组织,铺下身子,全力以赴,每天连续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刘传慕院长、王俊萍检察长,虽然来海阳工作时间短,但进入情况很快,很投入,表现出极好的精神状态。电业公司经理杨慈田同志心系核电搬迁工作,在核电移民搬迁的攻坚期间,正值全省农电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为了抓紧时间做工作,他通过关系向组委会请假,延迟了自己的报到时间,会议一结束,连夜返回海阳,直奔现场,立即开展工作,表现出强烈的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劳保局强化时效观念,闻风而动,抢先一步,快速出击,局长于厚全靠前指挥,连续的风餐露宿,导致胃病复发,全然不顾,仍然靠在现场做工作。交通局在张成龙局长的带领下,从机关到企业,全员发动,落实责任,组成了21人的搬迁工作队,参加人员达200多人次,调动和租用车辆50多辆(次)。文化局的孟宪波敢拼敢干,争当排头兵,完成了冷家庄的第一户搬迁和董家庄的第二户搬迁。财贸办于立明同志,发扬“老拆迁”的作风,雷厉风行,进驻两村的第一天,就都完成了选号任务。方圆、东村、凤城三街道,冲锋在前,齐头并进,共创一流。方圆街道工委书记包信勇,事事争先,在核电搬迁工作中,亲自带队进村入户做工作,在一移民户门口等到晚上10点多,凌晨三点亲自带队帮移民户搬家,在他的带动下,方圆街道超额10户完成任务。凤城街道工委书记邹化安,气魄大、干劲足,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一班人超6户完成任务。东村街道工委书记于军,“争”字当头,争时间,抢进度,与工作队员同甘苦,共患难,天天靠在搬迁工作现场,东村街道超2.5户完成任务。核电搬迁的每一项纪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