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重点是要抓好人参、哈蟆油、山参、鹿、西洋参、五味子、辽细辛、甘草、穿龙薯蓣、刺五加等10大类药材,建立完善中药研究开发、中药材种植(养殖)、中成药生产、服务销售四大体系,形成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相互衔接、互补联动、配套成龙的中药材产业链条。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中药材生产规模要达到80万亩,标准化生产比率达到80%以上。
6.实施优质“菜篮子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质量增效型发展
“菜篮子”工作,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重要的工作。温家宝副总理在2002年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上指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中心任务就要全面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对“菜篮子”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为此,国家确定,新时期的“菜篮子”工作由国家农业部牵头负责;省政府确定,我省的“菜篮子”工作由省农委牵头负责,园艺特产处具体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及省政府赋予我们农业部门的这一重要使命,积极与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抓紧站位,开展工作。以菜、果、菌、蛙为代表的园艺特产品,都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各地农业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重点抓好省政府批转的“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无公害水果行动计划”、“无公害中药材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园艺特产品。经过5年的努力,要使全省园艺特产品的无公害化达到100%,绿色达标产品达到60%以上。
7.实施“特色产区建设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区域性专业化发展
区域化,非均衡,专业化,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变分散、混杂的小生产为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的大生产,是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的基本要求。实施“特色产区建设工程”,就是要按照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参药、林蛙、鹿业、食用菌、中小药材、特色水果、烟叶;中部地区重点发展蔬菜、瓜类、鲜食葡萄;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油料、杂粮杂豆、甜菜、仁用杏的总体布局。本着“抓特色、扩规模、上档次”的原则。在全省重点培育发展以怀德豆角、永吉金红苹果、扶余四粒红花生等为代表的100个园艺特产品的专项特色生产区。具体抓法,大力推广一乡一品、多乡一业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千亩、万亩、十几万亩集中连片的大型专项化产区;以工业化思维,指导特色产区发展,努力提高其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程度;通过5年的努力,要使全省园艺特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比率达到60%以上。
8、实施“市场开发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市场、品牌化发展
实施“市场开发工程”,首先,要继续努力扩大园艺特产品订单生产规模,完善保障措施,树立诚信意识,加快培育建立园艺特产品的现代产销行为规范。其次,要突出日、韩、俄出口蔬菜,夏季北菜、北果南销,油料、食用菌出口等主要市场,加大力度,重点突破。第三,要加快建立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建设各类园艺特产品产地及区域性集散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发展经纪人队伍和专业性营销贩运队伍;第四,要努力打造品牌,积极、规范、统一地注册品牌,加强品牌质量监管;对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的特色产区,进行命名及系列宣传,打造吉林园艺特产名牌产地。第五,要借助会展经济及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吉林园艺特产产品。第六要加强信息服务及网络建设,开通并完善长白山特产网。通过5年的努力,要使园艺特产的订单生产达到80%以上,品牌使用达到60%以上,市场及信息覆盖达到80%以上。
三、促进发展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指导,加大推动力度。一是要把发展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切实摆到新时期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抓,象抓玉米经济和畜牧业大产业一样,抓好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建设。二是要加大力度,务实操作。重点是要实施分线作战制,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一抓到底,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定期点评、终结奖惩。三是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按照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的要求,由满足于小打小闹的自由式发展向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优先转变,由注重初级产品向注重精深加工转变,由注重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进一步强化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锐意改革的创新意识、讲究效益的市场意识。同时,区别不同情况,从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不论什么形式、发展就行,不论品种大小、有效益就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