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加快探索建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实做好。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
应该充分肯定,这些年来我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就业方面,首先,劳动力供需总量不平衡的矛盾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一方面我区城镇每年都有十几万人进入就业年龄,其中每年仅大中专毕业生就多达五、六万人,还有大量的复转军人需要安排就业。另一个方面,就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下岗失业人员中就业能力较强的多数已经实现了再就业,现在仍未就业的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素质较低、技能较差的困难人员,他们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边远城镇,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其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劳动者素质、择业观念与岗位需求还不相适应,“有事没人干”与“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内地人抢着干的事新疆人则不愿干,有的人宁愿在家吃低保、吃救济也不愿出去找工作。有关部门曾测算过,全区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岗位7万多个,如果增长率按10%计算,一年即可新增就业岗位70多万个,而全区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再就业的人数也就是45万人左右,富余岗位近30万个,主要是吸纳了农民工和外来工。这说明我区城镇人员的择业观念和技能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业不就”的情况十分突出,人为地增大了就业压力。在去年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但达成意向的只有100多人。可以看出,转变城镇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难度很大,还需要我们长期努力,深入扎实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社会保障方面,目前我区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还比较窄,特别是有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的总体支撑能力也比较脆弱,有个别县(市)财政欠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在劳动关系方面,劳动关系不规范的现象还没有根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遗留下来的问题较多;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完善,行业分配差距扩大,拖欠和克扣工资的现象仍有发生。另外,还有极个别地方的再就业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有违纪违规的现象,仅去年就查出此类资金477.3万元,其中弄虚作假骗取、套取培训补助、职业介绍补助、就业困难人员补助资金249.7万元,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绝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中央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1000到4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
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劳动力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大量农民将会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紧迫。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各级党政的重大考验。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劳动和社会保障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区发展和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华诞,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