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够解决好就业问题。前面我讲到,这些年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但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仍然感到就业矛盾十分突出。这里既有就业观念的问题,也有就业者自身素质的问题。比如,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虽然报名的人很多,但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很少,特别是高级技工奇缺。又如,农民工转移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即使一些简单的劳务型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劳动者素质已成为影响就业再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关键的一环。
第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近几年,自治区已经对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战略任务。这里必须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办学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不能再把职业学校办成学历教育。各地、各部门要把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同时也要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既能提高就业者的就业竞争能力,也能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效益。
第二,要积极抓好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什么是人才,人才首先必须有用。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人才等于高学历,好象只有高学历才是人才。这是一种片面认识,过分强调了知识、科研型人才,而忽视了实用技术人才。当然,高学历人才和知识、科研型人才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但是社会更需要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如果这方面人才不足,即使有一些高学历专门人才也难以发挥其作用。打个比方说,要建一座大楼,只有设计师画出图纸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批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施工人员,才能建成一座高质量的大楼。因此,一定要把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队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实用,讲究实效。要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用人需求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绝不要去教那些“上天够不着、下地用不上”的东西,一定要让受训者掌握实实在在的劳动和就业技能,增强劳动者的就业本领,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三,要完善技术人才成长的新机制。要加快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观念创新,从培养、评价、激励、使用等环节入手,做好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企业是培养、使用技术人才的主体,要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按照“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原则,建立职工凭技能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机制。要深化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支持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培训技术人才,更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实效。要在各行业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术人才评价体系。
第四,要大力提倡立足本职,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苦练职业技能的风尚。要教育广大职工群众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积极鼓励优秀技术人才通过言传身教、同业交流等渠道,在传授、推广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弟活动,通过高端带动,实现高技能的代际传承。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高技术人才和为培养高技术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营造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我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今后的工作应在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尽快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做实个人账户,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做实个人账户工作。自治区根据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和中央财力支持情况,决定今年先从5%起步,到2006年达8%,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各地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要抓紧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见。实现人才合理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