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椅的生产任务。我们保证在新学期开学前将所有课桌椅配送安装到位,省里计划在8月初组织一次较为全面的质量抽查,要求生产厂对所有送货到校的课桌椅进行一次质量普查,为“三新一亮”这一民心工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和“校校通”工程建设的管理以及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更高层面上系统的指导我省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我们完成了江苏省小学、初中、高中现代化装备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并代基教处起草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合格标准,修订了标准化实验室、等级图书馆标准。
为了加强“校校通”工程建设的归口管理,规范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工作,我们进行了江苏省校园网建设资格证书的评审发证、年审换证工作,并在新华日报上进行了公告、印制了宣传册。请各市装备管理部门在今后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严格审查、执行校园网建设资格证书制度。
3.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当前勤工俭学的工作重点,我们着力推动其建设和管理使用工作,一方面积极争取经费和政策,一方面加强调研、检查工作。从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备〔2001〕28号)下发以后,各地纷纷响应,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项工作。今年6月份,我们根据各地的上报材料,对全省19个规模较大的实践基地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大家都在努力为新课改服务,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内容,这是我们当前实践基地建设的立足点,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当然,各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抓了这项工作。目前,全省还有三、四个市还存在盲点,希望大家再努一把力,促一促这项工作。
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教财〔2003〕6号)是作为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下发的,是教育部财务司为推动勤工俭学发展寻找的又一个契机。今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云南等地考察,对农村勤工俭学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下半年还要召开全国性的现场会。上半年,我们按照教育部要求,做好了典型经验材料的整理、上报工作。从我省上报的典型材料来看,苏北一些地区做的还是很好的,校园经济作为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重要方式确实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工作的思路
(一)正视困难
1.教育装备经费和投入不足。包含在预算内公用经费中的教育装备经费,不管是绝对值还是增长比例,我省和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装备的投入资金有限,财政拨款比例较小,自筹比例较大,费改税后,农村教育装备经费的缺口仍然很大,长期投入不足,大部分学校学生实验耗材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实验设施、配备品种和数量不足。教育装备经费和投入资金的短缺是制约我们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们正在向教育厅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基础教育装备经费的投入。
2.随着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今后教育厅不可能再为带有经营性质的任何工作发文,所以我们的有些经营项目将要寿终正寝。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们的行政影响力必将越来越弱,而依靠市场经济的体制还未建立,所以我们的一部分项目将会萎缩。因此,如何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3.因为种种原因,我省实验操作教材的征订工作举步维艰,今年省里没有搞统一征订,下面一些地区有些反映,希望省里把这项工作统起来。实验操作教材实际上是学习的辅助材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是很必要的,但是他就象“鸡肋”,管起来的时候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弃之不管又可惜。但是,我们对实验操作教材的管理和推广工作并没有放弃,我们正在对此类器材进行新的思考和研发,正在对生产和推广方法进行探索,可以肯定的是,改革是必然的。市县的同志如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或是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提出来,供我们研究和借鉴。
4.实践基地是个新生事物,它的性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基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编制及待遇问题还没有解决,影响工作积极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基地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责起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宏观指导的责任,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我们,也在积极向教育厅领导呼吁,争取政策和支持。
应当看到,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仅来源于外界,还有许多的矛盾来自于我们内部,例如:
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变为强化管理、做好服务,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把握政策方针、切实履行起管理职责,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重经营、轻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