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商联工作,侨务工作和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成效明显。
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组织开展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活动,扎实抓好“六五”普法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不断加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得到新加强。
支持国防和驻高部队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完善军地齐抓共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机制,切实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民运动会暨政法武装运动会,实现了民兵武装组织全覆盖,党政军联合组织指挥、军警民联合遂行任务能力明显提高。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力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军地“双服务”迈上新台阶。市国动委被北京军区表彰为“xxx”国防动员建设先进单位,市人武部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先进人武部。
三、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加快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指导转型跨越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市情民情的认识,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谋转型、促跨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闻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围绕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大主题、重要活动,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喜迎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等主题活动,唱响科学发展、转型跨越主旋律,形成喜迎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的浓厚氛围。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一系列对外宣传交流活动,全面展示了高平的新形象。
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提炼高平精神、评选“高平好人”活动,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在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作了“以文化创建为抓手,推动思想道德水平大提升”的主题发言。积极引深以“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争做文明高平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召开了文化强市建设大会,出台了开展文化“为民惠民靠民”创建工程的实施意见。引深实施文化创建工程,全面实施村级文化活动组织全覆盖工程,创建村级文化活动组织150个,完成了图书馆、文化馆搬迁,文化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组建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群众健身活动日益活跃。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精心组织中国•高平第四届炎帝农耕文化节,成功举办了“全国村歌大赛”、“炎帝农耕文化产业展”、“魅力高平书画展”、“高平传统饮食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高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市乡村三级文艺汇演、庆七一歌咏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西沟女儿》作为喜迎十八大“2012全国优秀剧目”二度晋京演出,并作为廉政文化精品剧目在全省进行巡演,荣获“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金钗案》荣获山西省“一度杏”、“二度杏”奖。旅游文物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功申报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展开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一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开发了一批文化产品。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亲临我市视察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并对我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356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9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征缴社会保险费3.9亿元,发放率100%,社会保障卡上报数据27.6万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城乡覆盖,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加强科技惠农和科技服务工作,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各类教育统筹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得到巩固提升,实验中学主体完成并实现首批招生,河西二职、王报三职、高平六中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考成绩再攀新高,本科达线人数1341人,6名优秀学生同时被北大录取。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零收费、高保障”。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普通高中“两免一补”政策,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