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组织部门肩负重任、责无旁贷。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只看到头顶的一小块天空,要积极培养战略思维和前瞻眼光,顺应宏观大势,紧贴发展全局,从更高的站位思考谋划组织工作。
二是要尽心尽责履职。省委组织部杨新力部长指出:组织工作在发展大局中不能满足于一般保障,而是要强力引领和有效支撑。如何引领?怎样支撑?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履职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有为”中争取“有位”,在履职中体现担当。随着全市各级各套班子换届调整的到位,组织工作的重心有所转移,如何更好地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如何更好地落实常态化的队伍培育、建设与管理,如何更好地在率先基本现代化征程中发挥引领支撑保障作用,需要我们集思广益谋划、全力以赴践行。
三是要切实破除“本领恐慌”。环境瞬息万变,挑战如影随形,一个人一旦停留在原有的知识领域固步自封,工作上很快就会捉襟见肘、疲于应付,这就是工作中的“本领恐慌”。组织部门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我看未必。至少我认为,有一部分同志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本领恐慌”的存在,这是很危险的事。希望各位辖市区的部长、市委组织部各位处长带头增强危机意识,带领所在部门、所在处室的同志,主动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学以致用中增强工作信心,破解“本领恐慌”,着力解决影响全市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等领域多谋新思路、多出新成果、多创新经验。
2、少一些堆砌,多一些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当前的组织工作在战略性、系统性、开创性的思考和谋划方面还显得不够,有时满足于常规工作项目上作一些“加减法”,停留于操作层面上简单的工作堆砌。一些工作看似忙忙碌碌,甚至轰轰烈烈,往往流于无序化、碎片化和浅表化。这一状况与组织工作科学化的目标明显背离,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切实加以扭转。
一是要善于谋划,防止工作无序化。组织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严肃性,必须沿着科学有序的轨迹运行,不能陷入“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困境。这其中,事前谋划环节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通过年初预排全年组织部门重点目标任务,明确工作内容、时序进度和责任主体,形成了贯穿全年的工作路线图和上下联动集体攻关的局面。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都是组织工作系统谋划的典型体现。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在明年的工作中加强前瞻性谋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各领域工作的开展规划出清晰的路径。
二是要强化统筹,防止工作碎片化。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系统之中又包含着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如干部工作就包括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多个方面。开展组织工作不同于简单的“砌墙”,把各类砖块垒在一起就算大功告成了。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我们要善于五个指头弹钢琴,既统筹兼顾,又详略得当,使全市组织工作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整体框架,呈现统分结合、井然有序的状态。
三是要积极提升,防止工作浅表化。以往或多或少有一种误解,认为组织工作应当秉承保守的基调,由此导致在一些具体工作上因循守旧、乏善可陈。尤其面对一些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创新性的举措不多,有价值的突破更少。我们必须破除这样的思维定势,努力把创新寓于日常工作之中,设计突破点,捕捉着力点,以点带面,促进各项组工业务的优化提升。展望明年,组织工作各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超前谋划、潜心思考,既要深入挖掘创新点,又要探索优化工作法,从而使全市组织工作更有新意、更具创意。
3、少一些想法,多一些办法。当前,组织部门中的确存在一些坐而论道的“理论家”、眼高手低的“发明家”、袖手旁观的“评论家”,他们往往想法很多、办法不多,事后诸葛亮多,克难攻坚者少,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何把抽象的想法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应当关注并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如何从务虚到务实。适度的务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探讨、彼此启发,形成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思维,这无疑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再好的工作思路,也要通过付诸实践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例如,省委《关于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打造具有时代特点、江苏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这属于典型的“想法”范畴,如何在“做法”上配套跟进,则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重点。实践中,我们通过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形成以“非公企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党员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一批常州党建“名片”,较好地体现了工作的“办法”,促进了“想法”的落实,这就是值得肯定的务实之举。
二是如何从过程到结果。过程与结果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组织工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