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我们要力戒花架子、少做无用功,通过夯实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既定目标的水到渠成。以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为例,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务实管用,落脚点就是选贤任能。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引入了履历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较好地实现了选拔结果的最优化。这也给了我们方法论上的启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工作中不能想当然,一厢情愿地盼望预期结果的出现,而是应当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来“铺路架桥”,积极创设条件,确保理想结果的实现。
三是如何从想为到善为。组织工作一些具体业务,由于敏感性强、关注度高,在推进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现实障碍,我们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运用科学方法和创新路径加以解决。例如,在破格提拔年轻干部方面,前一阶段中组部针对网上炒作巧用舆论工具,组织主流媒体围绕甘肃武威“焦三牛事件”,呼吁不拘一格选人才,形成了一股积极健康的舆论风暴,较好地扭转了局面。这一案例启示我们,组织工作要做到“善为”,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苦干加巧干。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只干不说”、“多干少说”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组织工作需要,只有主动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与新媒体互动,我们才能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4、少一些匠气,多一些大气。今年,省委对江苏各级干部提出“三宽四有”的要求,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自我加压,率先成为“三宽四有”的群体。对照这个要求,我们的组工队伍总体上素质优良、堪当重任,但有时还显得视野有限、拘谨有余,流露出不应有的“匠气”和“暮气”,多多少少影响到组织工作的公信力。对此,我们要在工作上进一步“转型升级”,少一些匠气,多一份大气。具体而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词:
一是视角。高质量做好组织工作,首先要开拓眼界、思路和胸襟,善于从“上下、正反、纵横”等不同的维度把握好各自业务领域,做到耳聪目明、融会贯通。“上下”,就是既要深刻领会上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持对上沟通联络渠道的畅通,又要主动接地气,掌握基层一线的实情和党员群众呼声;“正反”,就是既要用正面的思维、方法和经验实现既定目标,又要借鉴汲取反面教训,避免失误,防止重走弯路;“纵横”,就是在分析研判具体问题时,善于动态、辩证地观察和思考,既要关注现状,又要回溯既往,形成符合各自领域规律、符合全市组织工作发展大局的工作方案。
二是气势。消除匠气,关键在于提升组织工作的“气魄”,增强组工干部的“气场”。我们要着力培育勇争一流、超越自我的创新气魄,大力摒弃陈旧观念的束缚,消除谨小慎微、僵化呆板的痕迹,敢于破除既有模式的禁锢,始终以奋发昂扬的斗志投身工作,以脚踏实地的姿态负重奋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经受检验,以厚积薄发的绩效增强公信。当然,保持工作气势并不意味着姿态上的咄咄逼人、处事上的高调张扬,我们追求的应当是一种积极而稳健、亲和而有为的理性状态,这也是组织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是层次。我们在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要力争上游、创先争优,不能停留于就事论事、满足于应付交差,整天忙忙碌碌地去充当“流水线操作工”。要善于探究深层次的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发展的趋势,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还要预判其未然,牢牢占据业务制高点、把握工作主动权。要时刻保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在启动工作之前精心琢磨如何才能不落俗套,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如何向精品化、高端化的目标努力,在工作结束时如何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
基于以上的理性辨析,2013年的组织工作,要着重突出几个关键要素:干部工作要突出“优化结构、提升能力”;人才工作要突出“引进攻坚、机制创新”;基层党建要突出“深入推进、长效建设”;自身建设要突出“学习提高、激发活力”,努力提高全市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对全市发展大局的贡献份额。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