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以新一轮博士点和硕士点申报工作为契机,切实加强学科及学科平台建设,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经交通运输部严格审查、正式授牌,并获得专项建设经费900万元,山区道路与结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获科委批准立项建设,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以重庆市第一名的资格推荐教育部审批,水利水运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优秀,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通过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初评,同时,正式启动了“山区河流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工程中心工作。二是研究生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博士生学术年会交通运输工程与装备技术分论坛、“全国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领域2012年工作研讨会”,创造性地举办了首届研究生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三是邀请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沙庆林、沈志云、胡文瑞、梁应辰等20余位院士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力促进了学校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重点学科建设。四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陈洪凯教授被评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周志祥教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周建庭教授当选“重庆市杰出科技青年”、赵明阶教授获得“第五届重庆市青年科技奖”、王戎老师获第五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傅红老师被评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6人入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带头人;2个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计划。参与组织赴北京、上海、北美招聘高层次人才等,共落实引进教师51人,其中正高2人、博士后3人,师资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6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航海学院引进教授1人、博士后1人,改变了我校年轻学院师资队伍缺乏领军人物的面貌。
(五)有序推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办学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的有关举措。恢复、增设或调整了部分单位科室建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信息信访、公文处理、国有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人事代理、新进教师助管、临时聘用人员聘期届满考核等规章制度,印发了《重庆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施行)》。在多层次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了《重庆交通大学学院运行管理试行方案》,并于2012年12月29日在教代会专题工作会上进行了情况通报,现该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待下周教代会全体代表大会审议,预计下学期春季开学将全面实施。
(六)顺利完成大坪校区教学南迁,住宅拆迁、土地置换和新征事业发展用地工作有序推进。大坪校区置换南迁,是学校2012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教学南迁这一工作重点,无论是实验设备调试安装,还是图情资料搬迁上架,无论是办公场地落实,还是学生行李集中安放,无论是新的应用技术学院顺利组建,还是南迁后续工作有序衔接,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交大干部群众“实干奉献”的“铺路石”精神和爱校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二是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住宅拆迁这一工作难点,出台了《重庆交通大学大坪校区住宅拆迁内部补贴办法》并已正式实施。目前,大坪校区住宅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2012年1月5日,校区有85户履行了拆迁手续。这里我代表学校向顾全大局、率先做出表率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三是土地置换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土地交易行情,准确把握政策机遇,认真做好挂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学校群策群力加快推进新征事业发展用地工作,按照“广泛收集信息,充分调研考察,多方征求意见,慎重论证比选”的要求,先后组织了数十次赴江津、渝北、南岸、巴南、大学城等地块的实地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目前,新征地选址及规划建设等重要事项已于2012年12月29日教代会专题工作会上进行了通报。下一步学校将正式提请教代会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和党委会审定。
(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拓宽筹资渠道,努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学校克服大坪校区教学南迁、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所带来的办学基本条件更趋紧张,以及办学资金不足、投融资平衡压力大等困难,坚持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拓展办学经费筹集渠道,努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学生宿舍改造工程、知园小区运动场工程、游泳池扩建工程、生态苑食堂等相继投入使用。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交通运输部、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委等支持渠道,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900万元,对外争取建设发展投入力度创历年新高,不断为教学科研和学生成人成才创造条件。
(八)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努力追求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2012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市高校党建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