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努力形成责任主体明晰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整脏治乱”工作初步走上正轨。巩固和完善了领导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属地责任制度、督查督办制度、举报曝光制度等去年形成的一系列有效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人,督促管理到位,切实做到有人保洁、有钱保洁、有制度保洁,力避交叉扯皮现象发生。各级各部门针对自己的职责,分别形成和逐步完善了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如城管局对环卫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县工商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目标管理,对菜市场、夜市、马路市场和户外广告进行规范清理整治;县交警大队利用4台数码照相机,坚持拍照取证,张贴违法处理告知书,曝光处理制度,对1500余起违停车辆3000余人次进行了处理。教育局把“整脏治乱”与营造文明和谐校园环境结合起来,把责任落实到学校、班级,量化到个人,每天、每周例行检查。客车站投入资金2万多元,对站内公厕进行改造,拆除站内车辆维修点,清除了周边乱摆摊设点现象,重新规范车辆出入和停放秩序,做到了长期保洁,深受群众好评。雍熙镇实行社区负责人问责制,把背街小巷、居民院落和社区公厕的保洁责任落实到人,每周例行督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四是深化宣传教育,深入督查督办和考评。积极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在县直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中,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职工带头树榜样、当标兵、走前列。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举办文明市民学校培训,城管局利用宣传车进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宣传,设置咨询点开展咨询服务活动,把《定时定点倒放垃圾的通知》、建筑施工场地管理通知、广告设置管理通知等各类宣传资料散发给群众;开设热线电话,接受市民投诉和监督,扩大了群众对“整脏治乱”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住在纳雍、热爱纳雍、建设纳雍、美化纳雍”的热情。深入开展督查督办工作,县主要领导经常到一线明查暗访,县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并下到部门督查指导工作,县整治办随时组织力量开展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向责任部门下发督办通知书要求整改,20**年共发放督办通知书15份,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月查年评的考核依据。在半年和年底,县“整脏治乱”领导小组组织检查考核组对全县“整脏治乱”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分别评出先进单位XX县直机关倒数4名、乡镇倒数3名,并进行全县通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尽管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但随着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城镇规划水平不高,环卫设施不足,交通标志标识不全,部分乡镇的农贸市场有以路为市的现象,公厕、停车场数量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
二是城市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有个别乡镇、部门的领导仍然存在突击抓一阵、抓一线、抓一点的现象,没有把涉及千家万户的环境卫生管理作为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比如有些县城地段排污沟渠堵塞形成的严重污染仍然没有彻底得到根治;某些乡镇将垃圾场建在公路沿线,没有隔离设施,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一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以及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社区院落等还存在卫生死角死面。
三是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畏难、松劲和厌战情绪。在整治工作中,一些单位和部门重视不够,存在管理缺位、监督不力的现象;少数干部对存在的问题不是主动想办法解决,或者有办法不去落实,而是找借口、找原因,推御责任;有的怕得罪人,不敢管或者不愿管,怕报复,嫌麻烦;有的不够细致深入,大而化之,对眼前的脏乱现象视而不见,麻木不仁,“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当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脏乱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四是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脏乱现象实际上都是人制造出来的,由于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致使一些脏乱现象随处发生,成为顽症,前面扫后面丢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和窗口部位整治后,存在反弹现象。
二、20**年“整脏治乱”工作安排
(一)20**年“整脏治乱”工作的总体目标。
按照《XX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实施纲要(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