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顺四个关系。一是理顺服务价格、财政补贴和医保的联动关系,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新机制。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6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弥补,并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30%由财政补贴;10%医院自行消化;同时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补偿和控费作用。这个补偿机制就是“一减、一调、一补、一改、一消”,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增加财政补贴、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自行消化。通过服务、财政、医保的联动作用,确保个人支付比例明显降低、医药费用有效控制、医保资金能够承受、医院发展增添活力。二是理顺政府与医院的责权关系,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运行的新机制。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政府与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政府作为县级公立医院举办主体,不再直接参与医院的日常管理运行,而是要采取有效方式,履行对医院的考核和监管责任。政府要赋予和落实试点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由医院自我负责、自主决策。要建立健全试点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薪酬和问责制度。试点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理顺医院与药品供应的利益关系,建立药品采购、配备使用的新机制。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就是要从根本上切断药品和医院的利益链条。要改革医院的药品采购供应机制,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起药品(含高值医用耗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减少和规范流通环节,坚决打击商业贿赂。要规范药品的配备和使用,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控制医保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四是理顺县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的关系,形成多元办医的新格局。在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也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市床位总数的10%左右,距离国家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力争达到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各地要支持举办发展一批信誉好、质量高、能力强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一要强化政府责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府是第一位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常务工作的同志牵头负责,分管卫生工作的同志具体落实,特别是换届后的县(市)政府负责同志要多听取汇报、多研究情况,尽快进入角色,克服观望和畏难情绪,真正把这项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抓在手上。要树立“以投入换机制”的思想,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将各项医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统筹安排机构改革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改革进度不受影响。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医改的具体推动者和实施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卫生部门要承担起改革主力军责任,主动作为,靠前指挥,认真组织指导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推进各项改革;医改办、财政、发改、人社、编制、物价等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主动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共同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强大合力。各试点医院要切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扎实完成好各项“规定动作”。三要加强调研督导。各相关地方和部门要深入各试点医院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将试点的实情摸清、吃透,根据实际适时微调政策,提高改革的实效性。各级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要根据部门职责,围绕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督导检查;要强化对医改进展和效果的监测,全面掌握试点县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四要深入宣传引导。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对改革政策和成效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和参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宣传与“修医德、强医能、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