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立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抓好节能减排。落实环保责任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强化环保“三同时”监管。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建设5万吨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城区污水管网15公里、排水管网2.5公里。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推进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建沼气池600口。基本消除“三线三边”垃圾和污染问题。大力发展新型墙材,鼓励企业实施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确保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强化生态保护。树立生态红线意识,依法保护耕地、林地和湿地。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河道采砂和石材开采加工等行业综合治理,抓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平方公里以上。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以上。扎实推进生态创建、绿色创建和森林创建,力争年内创建省级生态县、两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让潜山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着力统筹城乡建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建设“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组织编制教育布局、商业网点、消防、人防、电力等专项规划,推动县城规划区近期建设范围内控规全覆盖。完善县规委会议事规则。强化规划管理,组建城乡规划局,发挥规划监察大队和乡村禁违网络作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加大处罚和问责力度。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建成25公里县城外环线,延伸古塔路、皖山路,推进105国道野寨至桃花铺段改建工程,建设潜河利民大桥和城南新区“两横一纵”骨干路网,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按照“功能完备、居住舒适、打造精品”的思路,集中规划建设高标准还建小区。续建潜水滨河公园,改造南岳路北段市政设施,建设山门广场,积极稳妥地推进XX区改造和文化中心、二乔公园等建设工程。按照“路要平、灯要亮、树要绿”的标准,整治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加强重点镇、中心镇和建制镇建设,完善城镇公共设施和服务功能。强化城乡综合管理。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用,构建部门联动的“大城管”格局。启动运行源潭垃圾处理场,探索推行城区骨干道路“门前三包”管理市场化,健全农村环卫保洁考核奖补和垃圾转运市场化机制。推进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建成天柱菜市场自产自销区,建设夜市排档集中区。规范公交、出租车管理。强力整治车辆超限超载。彰显美好乡村品牌。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强化农村产业支撑,重点打造4个精品示范村,建成14个示范点、10个省定中心村,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4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