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
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
必然收效甚微。
在这种
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
诱使对方离开阵地,
从而打击对方,
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
我方和悉尼队辩论
“
艾滋病是医学问题,
不是社会问题
”
时,
对方死守着
“
艾滋病是
由
hiv
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
”
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
“
引
蛇出洞
”
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
“
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
什么?
”
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
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
“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
,这就等
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
“
李代桃僵
”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
“
李代桃
僵
”
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
“
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
题
”
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
上看,
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
因此,
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
如果让我方
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
“
社会影
响
”
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
的
“
社会影响
”
,
但不是
“
社会问题
”
,
并严格地确定
“
社会影响
”
的含义,
这样,
对方
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
“
艾滋病是社会问题,
不是医学问题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
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
“
医学途径
”
这一概念,强调要用
”
社会系统
工程
”
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
而在这一工程中,
“
医学途径
”
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
。
这样一来,
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
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
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
李代桃僵
”
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
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