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训练锻炼演讲稿 >> 征文演讲稿 >> 正文

○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构建和谐社会  ○

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
   第三个阶段,是道德习惯阶段。道德品质形成初期,道德品质的表现并不是十分稳固的,有时容易山现反复。这时如果加强道德意志的作用,经过反复的人生实践,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把按照一定的道德总则来行动,变为自然的、稳定的、无需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行为习惯。道德习惯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道德品质的稳固。在这个阶段,人们选择行为时已经不需要经过心理调节的过程,而仅仅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选择行为,他对行为的选择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自由了。
   第四个阶段是慎独阶段。所谓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而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条件而且不会被人发觉时,仍能自觉地不做坏事、坚持自己所尊奉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自己业已养成的道德习惯来处事。慎独是以道德信念为前提的,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选择正确的行为。这时,他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三)、当今道德趋向
   当今道德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有人说,道德滑坡。培根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从艺术判断道德:人们常见,道德生长时期,艺术是在武功方面发展的;道德成熟时期,艺术是在文化方面发展的;道德堕落时期,艺术是在肉欲方面发展的。”
   1、从抬金(物)有偿,看道德走向实惠
   拾金不昧是美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拾金有酬”是改革开放之后冒出的新问题。是是?是非?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拾到东西,送归失主,理所当然;那东西本来不属于你自己,不必酬谢。酬谢之后,反降低了思想境界。
   有人认为,拾到东西,必须有酬(或称有偿),不占为己有已经说明有道德,因为拾东西也要付出劳动,有酬理所当然;不然,才不拾呢!
   现实中的一个实例:一个失学的儿童,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妈妈(他父亲乃下岗职工),途中拾到了“一包钱”,他将钱送到了派出所。将钱清点过,数目是一万八千元。警官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情况—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很快,失主找到了,是一位大款,于是,警官与失主商议,希望他能拿出五千元(少一些也可以)回报拾主。那位大款振振有词地说:“拾到东西,归还失主,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警官无可奈何。
   因此,有人认为,拾金(物)有偿应该立法。于是,又产生了许多问题。有偿的比率是多少呢?无法确定。
   2、从道德技巧,看道德误区重重
   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由于社会开放、思想的多元化,道德也被混杂于技术、学术之中,来个“速成”。道德“速成''、得有技巧,因此,便出现了道


德技巧。道德技巧,有人称道德技术,也有人索性将它称作“道德演技”,因为它属表演形道德,与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却是两码事。道德技巧抽掉了道德的具体内容,使道德成为一种形式的空洞。在西方国家,这种道德技巧使用相当普遍,许多人都得有这种表演能力。于是,就有关于道德表演的专门书籍——《如何让你身边的人感到你有道德》,因为只为表演,所以在现实中不具意义。
   道德技巧要求用最小的代价(或根本不付出),收到最大的“道德”效果。于是,在生活中,表现为空洞的同情、空洞的支持。这是道德修养的一个误区。
   (四)、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进行道德修养的前提是具有道德修养需求,即个人想做个有道德的人。这种需求可能是自发,也可能是经人启发,当然也可能是现实的导引——即生活的趋使,因为有道德的人受到社会推崇。
   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是实践。只有在人们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已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境界。
   1、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理想。人一生下来没有道德意识,正如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