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详略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详略处理,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别人的精妙之处,体会不同处理带来的不同效果。学习经验告诉我,研读教育名家关于教材处理中的艺术,关注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制约关系,对于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在综合各种因素后,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多次通读全文,体会教材内容,把握重点语段,最终确定了教材的详略:对第1、2、3自然段采取复习巩固和课件展示的方式一点而过,略去不讲;对课文体现叶欣精神的4、5、6自然段花费大量时间,析词解句,反复朗读,深刻体会,教材处理详略得当,课堂结构主次分明,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收到了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功效;对课文情感浓烈的7、8、9自然段,主要采取添加提示语引读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学氛围掀向高潮。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详略,是因为,我认为,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这九个字是本课的关键,是理解叶欣精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把握文本意图的核心所在,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览全文,我发现四、五、六自然段其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来体现这九个字所反映的内容。只要真正读懂了特殊背景下叶欣如何以具体行动来体现这九个字,就能深刻理解叶欣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到底意味着什么,就能感悟出叶欣舍己为人、坚强无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为和高贵品质,也就很容易理解叶欣牺牲后人们的伤心和悲痛。可见,这九个字是全文的灵魂,是全文的纲目,是文本意图的高度浓缩。抓住了这九个字,就能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把第四、五、六自然段作为详细讲授内容来设计,又把"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作为关键词句精心打磨,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悟。
在听评新任教师讲课时,总能发现他们对教材的详略处理不当,抓不准甚至抓不住文本的重点段和关键词,导致平均分配教学时间,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教学重点巩固得不到位,教学难点突破得不彻底,学生的理解不深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比较勉强。
《/SPAN>放录像> 四、教材处理中的次序
看到这里,我想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教材处理中的次序问题。
所谓的次序就是教师运用文本的顺序。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按照文本顺序一段一段地往下讲;也可以根据需要先中间,后两边,选择着来讲;还可以根据独特的设计,从课文的后面往前讲。当然,是不是有必要调整文本顺序,如何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调整,采取哪一种方式最好,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今天说这个话题,只是提醒大家大可不必拘泥于文本本身,不能被教材限制了思维,更不能被教材顺序控制了教学设计。只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只要所有的变化和创新都为教学目标服务,就能实现"万变不离其宗"的自由和超越,我们就能进入教学设计中的自由王国。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文本本身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记叙,我觉得便于给学生造成悬念,富有吸引力,所以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再调整文本的教学次序。但是在详细讲述的部分(即课文4、5、6自然段),为了适当提高教学难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辨别中获得成就感,我采取扩展中心句的方法,局部调整了文本的学习次序。在教学反映叶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特点时,先学第6自然段,再学第4自然段,后学第5自然段。这样的处理,不拘泥教材顺序,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大胆调整课文自然段顺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达到教起来新颖,学起来简单,达成目标更容易的理想效果。这种学习次序上的适度调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平铺直叙地按文本顺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教给了学生抓关键词句深刻领会文本内容的学习方法。
当然,如果我们的日常教学忽视了教材次序的调整,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容易陷入平淡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我们的调整幅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领悟水平,教学过程就难以把握,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