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甩开嘴巴,把绑喇叭的杆子给打倒了。当地人说,说空话、唱高调,连野猪都骗不了。李瑞环同志所著的《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一书中讲到:我们有些同志沾染了一些很坏的风气,他们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听起来似乎决心很大,道理很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高谈使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阔论使他们耽误了许多事情。有些同志茶碗一端、说话无边,香烟一点、专说人短。他们习惯于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就是不说怎样才对;他们总是喜欢说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就是不说自己不行。他们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只吹哨不上场,谁“进球”吹谁“犯规”。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在困难面前,我们有的同志唉声叹气,一筹莫展;有的犹豫不决,踌躇不前;还有的搪塞敷衍,回避矛盾,“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的就抹,能溜的就溜,结果坏了大事、拖了新事、误了急事。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不仅是个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个精神状态和革命意志问题,是个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想法再好,思路再正确,如果不去行动、不去干,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目标永远可望不可及。我们的事业如何发展?晓阳书记说得好,“讲大局、树形象、谋发展”大讨论活动不是坐而论道,而是闻鸡起舞,不是临渊慕鱼,而是退而结网,我们理解就是思想解放与真抓实干的有机结合。就组织部门的整体工作而言,就是要服务一个地方工作的大局,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作为组工干部,就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改进组织工作,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来推进组织工作。接受工作要责任为重,不急不躁;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密,不出疏漏;办理事情要扎实深入,质量为上;落实工作就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做一事专一事,做一事成一事。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努力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干得好,就要善于攻克难点。一位即将离职卸任的正部级领导在交班会上,语重心长地给大家谈了自己几十年工作的经验体会,其中有一条给人的印象很深,启发颇大。他讲,大家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彼此的起点、学识、能力、机遇,包括环境条件都大体相同,但若干年下来,相互之间却拉开了距离,有的同志脱颖而出,深得群众的信任、领导的赏识,事业干得红红火火,而有的同志则默默无闻,事业平平。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能否突破难点,把难点工作干成亮点。“难点”干好就是亮点。这话讲得非常经典、地道和精辟。大凡世界,工作千种万种,虽然都有难度,但的确有轻重不同之分。“难点”工作,一般是下力费劲比较大,一时又难以取得成效,甚至还不被人理解的工作。“困难象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困难作为砥砺一个人意志、成就一个人事业的磨刀石。古人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易矣;不为之,易者难矣。这说明作不作为是解决难点的关键。组织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多,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乐于解决热点,善于攻克难点。
干得好,就要科学把握原则。第一,要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统一筹划好各项工作,做到短期工作有重点,阶段工作有目标,长远建设有规划。第二,要立足实际。就是不好高骛远,不好大喜功,一切从单位的实际出发,做到决策和工作充分考虑干部的承受能力,防止因为不切实际而造成劳民伤财。第三,要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是确保事业成功的基础。要科学地决策和工作,就必须使决策和工作符合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第四,要坚持标准。“欲求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上上”,工作上的高质量首先取决于思想上的高标准。要争先创优当先进,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要精益求精出精品,不干则已,干则见成效、出成果;要面对强手不服气,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瞄准先进比学赶超,在自我加压中始终保持干事业的动力。五是要着眼未来。牢固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既重视眼前工作,又谋求长远发展,下功夫做好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干得好,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美国著名作家凯普所著的《自驱力——工作态度决定一切》一书,里面讲了这样一则道理: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作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也许我们有个别组工干部可能很不喜欢你眼下的工作,你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也毫无创造性可言。但你要记住,这并不是单位的错。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