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整了半天,父母都不认识,那是很不孝顺的。所以你要了解,我们长什么样子是祖先代代相传的,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俊男美女,那这世界多么乏味啊!讲到这里我就想到庄子的故事,当然庄子的故事是古代的,战国时代。庄子说有一个人去旅馆里面投宿,就觉得跟奇怪,因为旅馆老板有两个老婆,这个不要想太多,这是古代的事情,我为什么要讲这一段?因为这个老板一个老婆很漂亮,一个老婆长得很丑,大家都跟奇怪,旅馆老板对那个漂亮的理都不理,对那个丑的特别宠爱。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这个样子呢?说你为什么对美的都不理不睬,对丑的特别宠爱呢?他就说,长得美的我不觉得她美,长得丑的以为自己长得丑,我不觉得她丑。为什么这样回答呢?我们都知道人和人相处,是要长期以性格来互相来往,一个人觉得自己美,她就有一种骄气、骄傲,这个骄气让人受不了。我常常想到当代的一件事,英国有一位查尔斯王子,他原来的太太是戴安娜王妃,我们从外面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不喜欢戴安娜,却喜欢卡米拉呢?对不对?我们都觉得戴安娜很漂亮,但是为什么查尔斯王子反而喜欢那位需要化妆才能够看的卡米拉呢?当然我这样讲我们的判断,希望不要影响国际关系了,就是很多人都会这样觉得。如果你问他的话,他恐怕念过庄子了,他会说,美的以为自己美,我不觉得她美,因为她有一种骄气,相反的,丑的以为自己丑,我不觉得她丑。为什么?以为自己丑的人,她特别的谦虚、特别的温柔,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伴侣很温柔。这是庄子的故事,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古人都过去了,古人所说的话,很多时候不受时空限制的,在今天在别的地方都可以适用的。我们今天说你要不断提升心灵的境界就需要什么,两个字,叫做“修养”。什么叫修养?修养是从勉强自己得来的,我勉强我自己,生气的时候不要生气,骄傲的时候要收敛,能够替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说法。修养确实是一件很大的挑战,说到孔子的思想,全世界现在都深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文化确实源远流长。有一段故事我跟各位介绍一下,在1982年,有一群各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这些人都是人类里面的精英分子,他们开会的时候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和平共存需要靠什么思想?这些人开会的时候首先提出来是基督教,因为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一个优势的文化,很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基督徒,所以提出来以后立刻有人反对,谁反对?伊斯兰教徒说不行,你们基督教带给世界很多压力,我们不能接受,还是伊斯兰教比较好。为什么?因为“伊斯兰”三个字就是和平的意思,但是你说和平,事实上还需要再检验一下。所以两边吵不完,然后第三个人提出来说,我们需要佛教,佛教提出来之后呢?前面两个教一起反对,后来有个人提需要孔子,孔子提出来之后,居然没有人反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不太知道孔子说什么,所以无从反对,但他们真的不知道吗?不见得,还是知道一些。这个地球上面,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地球上有个亚洲,亚洲有个中国,中国有个孔子,孔子说过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不希望别人对我怎么做,我就不要这样对别人做。我不希望别人在背后批评我,我就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这一来的话不是互相尊重,不是互相关怀?如果人类以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人类不是和平共存吗?所以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儒家的哲学对人类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资产,我们今天遇上国学热,我希望它不是一时的现象,希望能够长长久久,把两千多年儒家思想里面精华的部分、好的部分学会,学会了之后,在自己身上加以实践。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问,孔子他怎么样提升心灵?那么答案很清楚,我相信各位同学都可以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样的人,照样每隔十年都不断提升他的心灵的境界。同学们说我现在很年轻,离三十都很远,那怎么办?立志求学吧,跟孔子一样。我们有时候听到孔子说,十五岁才立志求学,我们会说太晚了,我们六岁就求学,但是我们是被迫的,孔子是自愿的,差别在这里。所以你要把它改成你自己愿意去求学,将来三十而立,在社会上可以立足,站稳脚步,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现在很多人谈国学,将来一定很多人谈佛教,因为佛教也是我们的国学范围之一,佛家里面有一副图画,它描写的是什么叫天堂,什么叫地狱,它说人死了之后到了天堂,每个人吃饭的时候筷子都很长,你用筷子吃饭,你不可能自己吃,天堂上的人都是习惯替别人服务,所以他喂别人吃,别人也喂他吃,每个人都吃得很饱。地狱里面的人是从来不替别人考虑,拿个筷子就拼命自己吃,又吃不到,结果地狱里面每个人都饿死,饿得要命。这个比喻告诉我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