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那个“夏虫不与冰语”有相似之处。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呀?”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最好乖乖地磕 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有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很多的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变得很开心,他们总会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对任何人,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的声音越大,说得更直接些,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呢?
高调定位,低调做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是说的低调,人只要站在黑暗中才能体验到光明。你吹得越多,别人越不买你账,这种事我们很容易看到,吹嘘太过,引起逆反心理。“不自伐,故有功”,就是你不把什么事都放在自己身上,你的功劳人家才承认,本来你是有一点功劳,但是你说得过多了,丧失了可信度了,人家烦了反倒连你原来那一点功劳也不承认了。如果什么事你太往上冒了,你太辛苦了,为自己打算得太周到了,什么好事你都想占全,你绝对是办不成的。这是一种智慧,许多人由于过分的追求,过分的表现自己、过分的高调,最后都没有好下场,越高调你的危险性就越大,你越是什么都知道,最后证明你是什么都不知道。
学会交流与合作。真正的智者他应该知道:应该跟大家合群,不要自己太“各色”,不要与众不同,尤其不要与群众为敌,不要你自己特立独行,老跟人对着干。真正的智者甚至于还懂得得不要跟别人瞎辩论,辩论有什么用,话跟话,话顶话,话激话,互相刺激,什么用处也没有。要“和其光”就是把你身上的光辉柔和化,不要刺眼,“同其尘”就是和生、现实贴近一点。 “挫其锐”,把你的锐气、把你那个针尖麦芒的劲儿磨得钝一点,弄个锉最好给挫两下,不要动不动你一张嘴就扎人、就伤人,别动不动剑拔弩张、动不动就伤人。“解其纷”,不要一听到跟你不一样意见,马上就跟人家争,马上就表达不同的意见。值得讨论的是问题你讨论,不值得讨论的东西你不要讨论。
这就是我们的足迹,团结产生了力量,所以我们无坚不摧,所以我们能勇往直前……
所以熊老师说出了:“你们镇中学的老师,校长想好了的事,他们一定会做好;校长没有想到事,他们一定会帮你想到,并且也一定会做好!”
我欣慰!也骄傲!
到上期末为止,学校已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财务上的掣肘状况得到了缓解,解决我们老师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已经提到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武装我们的装备,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但我们财务状况还没有走出困境,力求稳中求稳。
以校本研究为平台,以新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着力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的起点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是保持和创新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课改而言是保障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认真思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色的基本模式,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校本教研变成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这一期,学校给老师买了购书卡,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写一篇论文的活动。由工会组织。读书卡里给大家充了五十元,如果在这期,大家没有买书,里面的钱将会自动退回学校的帐上。
参与新课堂教育改革的实验老师,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开一个专题交流会。由课改组组织。
参与课改实验的老师,每人上一堂教学研究课,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