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要从定费、收费、查费、催费,转向维护辖区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民生权益;三是基层人员配置要从围绕完成收费任务安排,转向增强登记服务、市场巡查、消费维权、执法办案力量;四是监管方式要由传统监管转向科学监管,积极探索规范化、程序化、动态化、信息化、长效化的监管方式;五是绩效考评要从“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果、维权效能和社会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定奖惩,探索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服务发展全面转型
按照新发展个体工商户xx户;新发展农民xx合作社50家,其中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xx合作社10家;新申请注册商标50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0件、地理标志1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指导签约订单3000份;巩固100家“百企联百村”的成果,新发展20家的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全力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局市合作双赢的角度,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市场主体准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网络与电子政务建设等“六个一体化”建设,突破性地办理冠省名、冠武汉市名的企业登记。
2、全力服务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和“一区三园”建设。加大服务力度,加强行政指导,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进一步落实市场主体分析报告制度,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落户本地,对40家重点企业实行重点服务,对市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和“三农”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对困难企业实行上门服务。同时,要严格把关,防止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转移。
3、全力服务全民创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深入落实市局出台的政策措施,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的“三送”活动,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创办农民xx合作社、从事农村经纪活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着手拟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认真落实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
4、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红盾护农、主体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市场兴农等五位一体的服务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探索服务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大力推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积极指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xx合作社和林产业xx合作社发展,更加扎实地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5、全力服务商标战略。深入贯彻《关于加快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帮扶计划,进一步推进全市商标的突破性发展,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注册与管理工作,积极引导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
6、全力加强“12315”品牌建设。以“快速受理、快速处理、快速反馈、快速评价”为目标,市消费者委员会要积极探索建立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的维权网络,建立完善消费者委员会分会工作机制,消灭维权站建设空白乡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经营者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把“12315”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公众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的方式方法,使之成为广大消费者全面知晓、全面信任,工商部门快捷处理群众诉求、有效维护消费权益、依法查处违法违章行为的名牌。
7、全力服务个私协组织和会员。按照“转变观念办会、理顺体制立会、民主管理活会、强化服务兴会”的工作理念,对协会工作进行重新定位,科学设置协会运作模式,把协会办成机构健全、管理民主、服务完备、运转高效的现代社团组织。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协会干部的服务水平;通过实行集中预算、分级管理、专款专用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通过在登记窗口开办代理服务点,搭建融资平台、维权平台,不断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使之真正成为会员之家。
(三)在强化监管上下功夫,市场监管全面转型
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能。我们要把市场监管职能是否履行到位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准来对待,管好“自留地”,种好“责任田”。
1、大胆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按照省局提出的完善属地管理、分类管理、互动管理、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机制的要求,通过全面落实《市局片区责任制市场巡查办法》,积极探索六个方面的科学监管方式。一是探索全过程的立体综合动态监管方式;二是探索差别化、多层次的距离监管方式;三是探索城乡统筹全覆盖的维权网络,全力打造“12315”品牌;四是探索目标管理、过程监督的效能服务方式;五是探索以集中办案为基础、统分结合、质量控制的执法办案体系;六是探索以“五定”为基础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2、抓住重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把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