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使地方人大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2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履行职权,为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市人大常委会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把地方人大工作推向前进。
第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新时期的人大工作,增强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指针,市人大常委会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民主法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鉴别力,认清和把握改革开放的形势与大局,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特点和优势,增强做好新时期地方人大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新的实践,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出不懈努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人大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践证明,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与保证。市人大常委会要自觉地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履行人大职责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市人大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
第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地方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很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依法办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任务,使人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无所作为,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在拓宽监督领域、全面履行职能、改进人大行使职权的方式上大胆探索,善于总结经验,适时地用制度的形式巩固探索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2003年初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人大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步。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增加了人大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开展了代表定向视察活动,拓宽了监督工作渠道;建立了信访协调会议制度,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常委会会议期间编发会议《简报》,提高了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等等。这些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提高了人大工作的实效。今后,市人大常委会要继续在探索中前进,把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保障。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大工作必须以促进发展为己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是去直接从事具体的经济工作,而主要是通过依法行使人大职权,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要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和实现建设百万人口工业、商贸、旅游城市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在监督工作方面,要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的方式,加大执法检查和工作监督的力度,突出监督重点,注重监督实效。通过有效的监督,树立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在重大事项决定方面,要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及时把党委的重要决策、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正当的利益诉求转化为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在任免工作方面,要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充分发扬民主,规范工作程序,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提高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回顾过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趋成熟;展望未来,我市人大工作任重道远。市人大常委会要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一个富裕、繁荣、民主、文明的新淮北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