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提高班组管理的透明度和员工的满意度,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班组员工增强参与和管理意识,自觉带着责任上岗,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干放心活,提高了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标准。
四、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构筑安全生产坚实屏障。
“质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命根子”。在现场管理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综采一队始终坚持把质量标准化建设当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有侧重地健全和完善了质量验收检查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严格奖罚,建立了覆盖全班组的质量体系和管理体系、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大到工作面的“三直、两平、三畅通”,小到乳化液的配比、两巷单体支柱的捆绑都以“毫米关”精神去考核,从严从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动态管理,有力地推动了“精品工程”建设,工作面实现了长期高位动态达标,为职工创造了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构筑起了安全生产的坚实屏障。
五、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压力传递,不断加大班组精细化管理力度,安全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作为羊场湾煤矿原煤生产单位的主力队伍,综采一队坚持“抓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抓基础与抓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从强化安全教育抓起,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网络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使软件与硬件管理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大力实施“‘6 2''一站式安全管理工程”(6是指:警钟长鸣、现场交接班、手口示意、隐患预警、“三违”帮教、集体宣誓。2是指:安全积分、亲情互动)使班组员工真正认识到“事故猛如虎”的危害,深刻理解“平安是幸福”的涵义,自上而下形成了“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以上级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准绳,注重领会新精神,执行新规定。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认真制定落实工班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班组员工岗位安全责任制,让班组员工共同承担起抓好安全的责任;三是认真抓好规程、措施的学习、签字、考试,使职工切实掌握现场安全生产的应知应会知识。四是针对工班长和员工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的优势,规范了“wet管理”制度(w即:win,力争取胜;e即:execute,快速执行;t即:team,团队精神),在每班的班前会上,区队长、工班长进行10分钟的当班工作点评,重点突出三点内容:一是当班谁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快速执行好;二是当班中在沟通方面哪一点、哪一项工作没有很好的沟通;三是下一班或第二天的工作应注意什么。通过实施“wet管理”制度,消除了管理的盲区,减少了工作的失误,有效控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以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为目的,在抓好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班组内部安全联保和责任追究,制定严格安全自保、互保、联保制度,抓好下井前安全宣誓,如现场出现安全问题,对安全责任人、联保人实行连带处罚,使职工切实感受到自己承担的安全责任,提高抓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形成了全员抓安全的格局,确保了班组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
六、精细材料管理,注重节约挖潜,不断降低吨煤成本。
面对矿生产经营形势任务,综采一队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抓好增产、安全、优质提效的基础上,坚持眼睛向外、手心向内,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修旧利废、节支降耗活动,在抓好材料领取、发放、使用、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同时,从节约一根网丝、一块板皮、一个螺丝钉等诸多小事抓起,建立班组材料、配件消耗核算点,超前计划安排,签字发放领用,月清月结,单独核算,材料消耗与工资奖金分配挂钩,加大力度,按成绩奖优罚劣,按完成任务指标的情况调整工资奖金分配系数,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立足岗位节支降耗的积极性;加强材料配件现场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完善材料配件发放流程,对主要材料配件严格发放审批手续、发放范围和用料工程分类、发放数量和领料人员,建立工长、班长、组长“三位一体”的材料发放审批程序,严格执行“三不发”和“三不发新”的发料原则。“三不发”即没有队干审批不发,用料工程项目不明确不发和不是本班人员领料不发;“三不发新”即有修复品不发新,有代用及周转用品不发新和不交旧品不发新。同时及时跟踪分析掌握领用材料在现场的去向和使用情况、废旧物资在现场的复用情况、未使用完的材料配件在现场的余料情况以及本班组对材料的回收上交情况。从源头上杜绝了“跑冒滴漏”和“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等浪费现象,有效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