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基建程序,对已列入国家更新改造计划的60处、10xxxx、49.6xxxx千瓦的大型排涝泵站及一些中小型排涝泵站,积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同时,抓紧时间施工建设,确保全面完成计划任务。第二,狠抓沟渠疏挖。我省渠系及渠系建筑物由于种种原因,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为30—50,严重影响了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要解决这个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狠抓沟渠疏挖,要按照节水增效、效益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投工投劳的原则,紧密结合我省实际,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工程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提高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和节水率。第三,狠抓渠系配套。我省灌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效益逐年衰减。水资源浪费较严重,抗灾能力较弱,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建设整治迫在眉睫。深入抓好渠系配套工作,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坚持农村饮水保安全。近年来,通过扎实的工作,我省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但是高氟、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疫水等不安全饮用水仍然在较大范围内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工作中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饮水安全保障。第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我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众多、问题复杂,不同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解决途径不同,需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先急后缓、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把握重点、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科学地确定工程规模,科学地选择工程地址,确保不蛮干、不白干,要克服工程设计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只讲建设不抓管理等问题,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群众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第二,要建设一批优质供水工程。饮水安全关系到民生大计,我们水利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建设规划、项目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确保所建工程优质长效,确保建一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第三,要建立一种好的运行管理机制。要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策补贴、因地制宜、市场运作、老板经营、依规定价、计量收费”的原则,建立供水工程的长效健康运行机制,使工程运营规范、管理有序、使用有效、惠及百姓。
4、坚持开发治理保发展。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能资源丰富,我们既要大力挖掘水能资源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又要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综合治理。第一,要科学有序的开发水能资源。我省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可开发潜力也很大,要通过新建和改造水电站等形式,对河流进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以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增加水电装机容量4232.7mw,其中发展以电代燃料生态装机99.7mw,基本解决3xxxx人的代燃料用电问题;保护退耕还林面积38xxxx亩;建设2xxxx小康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一批中小河流农村水电集中连片开发示范区,为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第二,要合理利用和依法管好水资源。我省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但是由于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比较突出,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严峻,因此我们始终要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在法规的监督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管护的关系,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节约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三,要着力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都充分证明,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营造美好的人居及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整治,要通过水保工程措施,提高农田蓄水保水能力;通过种植经果林等水保农耕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